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本章练习
1.商代主张( )
A.“以射造士” B.“以乐造士” C.“以礼造士” D.“以文造士”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谁提出的教学思想( )
A.墨子 B.孔子 C.庄子 D.韩非子
3.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 )
A.“化性起伪” B.“明人伦” C.“培养君子” D.“弘道治世”
4.墨子主张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 )
A.“雅儒” B.“大儒” C.“君子” D.“兼士”
5.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教学论专著是( )提出来的?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6.“天纵之圣”指的是( )
A.荀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1.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夏代学校机构有( )
A.“庠” B.“序” C.“校” D.“瞽宗”
2.西周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是( )
A.学在官府 B.政教合一 C.官师不分 D.有教无类
3.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是( )
A.不治而议论 B.自由辩论 C.学无常师 D.独尊儒学
4.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孔子主张( )
A.立志有恒,锲而不舍 B.虚心笃实,不耻下问 C.学思结合,学思并重 D.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5.孟子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观点是( )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专心有恒 D.教亦多术
6.《学记》中提出的学习方式包括( )
A.“藏学” B.“修学” C.“居学” D.“游学”
7.孔子主张的教育内容,包括( )
A.道德教育 B.知识教育 C.劳动教育 D.科技教育
8.孟子在道德修养方面主张( )
A.持志养气 B.动心忍性 C.存心养性 D.反求诸己
1.西周教育内容“六艺”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为小艺,是小学的课程。( )
2.西周已经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从设置上看,学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
3.商代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 )
4.《论语·述而》中有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指孔子教学是从文献、品行、忠诚和信实这四个方面进行的。( )
5.荀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
6.法家否定传统教育的作用,不重视教育,而主张“制民”,认为只有封建国家颁布的政策法令,才是赖以治国的根本。( )
7.《乐记》主张学习者要避免“四失”,即读书广而不贪多,读书精而不致寡,专心致志而不改易,持之以恒而免“辄止”。( )
8.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主张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包括妇女。( )
1.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2.简述齐国“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3.简述《学记》中蕴含的教育原则与教学方法思想。
4.简述孔子是如何论述为师之道的。
1.评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