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视频课堂>>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知识导入

在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激烈变革的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也发生空前巨大的变化。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导致教育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何为“百家争鸣”?

教师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急剧的时期之一,从政治经济到礼乐文化都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西周原有的社会政治秩序解体,“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分封制、宗法制完全瓦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诸侯国互相混战兼并,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也层出不穷,社会陷于动乱和混战的状态。

经济上,由于铁器的使用和推广,牛耕犁的发明和使用以及水利灌溉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私田不断增加,逐渐超过公田。土地关系向私有化发展。诸侯因应新的生产方式,陆续实行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税。这样就激发了地主和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他们转化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初期代表。鲁国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自此,井田制在各国逐步瓦解。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奴隶主贵族逐渐没落,与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斗争也逐渐加剧,在不同势力的斗争过程中,一部分旧贵族和战场上立功的战士转化为地主,大部分平民则转化为自耕农、半自耕农等。同时由于工商业生产工具的改良和技术的进步,独立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出现,有的商人影响很大,如郑国的弦高、越国的范蠡和孔子的弟子子贡等等。一些大商人还兼并土地成为地主。除此之外,自由民和作为知识分子的士等作为新的阶层纷纷出现,社会阶级关系日趋复杂。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思想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学术官守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学术下移,同时,“道术将为天下裂”,新思想、新思潮不断涌现,由此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思想文化高峰。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教育到底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革呢?“百家争鸣”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入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知识讲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