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中国当代戏剧赏析(下)>>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锦云《狗儿爷涅槃》——对中国农民形象及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一、作者简介

锦云(1938—),原名刘锦云,河北雄县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公社干部、北京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干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院长,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笨人王老大》,短篇小说《在希望的田野上》、《途中》,中篇小说《茫茫口》等数十篇,多幕剧剧本《山乡女儿行》(与王梓夫合作,1985),独幕话剧剧本《毕业前夕》(合作)、《春天的故事》(合作)等。1986年发表多场次现代悲喜剧《狗儿爷涅槃》,使他一举成名。不久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之后又创作了多场次话剧《背碑人》(1988)和寓言喜剧《乡村轶事》(1989)、《杀妃剑》(1991)和《阮玲玉》(1992)等。短篇小说《笨人王老大》(合作)获1980年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

二、作品导读

《狗儿爷涅架》1986年6月发表,同年秋天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在戏剧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成为首都戏剧界的一大盛事。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戏剧奖。《狗儿爷涅檠》不仅是锦云戏剧的代表作,也是新时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主题意蕴:《狗儿爷涅槃》从社会心理角度描写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对土地的渴求。主人公狗儿爷在土改后获得土地,沉迷于对“地主梦”的幻想与追逐,并终至幻灭。《狗儿爷涅槃》的最成功之处是它对中国农民形象的塑造以及它对中国农民命运的关注与思考。狗儿爷是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几千年封建社会和农民战争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们理想生活的基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世世代代农民向往的一种境界。正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为了土地农民可以冒任何危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话剧《狗儿爷涅槃》的整个剧情便是围绕着狗儿爷与土地的关系及其变化展开的。

作品分析:狗儿爷的父亲酷爱土地但没有土地,他以与别人打赌活吃一条小狗而撑死的代价,为狗儿爷赢来一个“狗儿爷”的恶名,以致村中的老少爷儿们几乎都已经忘记了狗儿爷的大名——陈贺样。狗儿爷爱地如命。解放战争时期,狗儿爷村里的人全跑光了,但狗儿爷却舍不得土地,一人留在村里将地主祁永年的20亩芝麻收割完发了点小财,但却失去了老婆。土改时,狗儿爷有了地主祁永年的高门楼,有了年轻漂亮的媳妇冯金花,有了从乡亲苏连玉那里廉价买来的三亩好地,有了小马菊花青,开始做起了他的“地主梦”。但后来的合作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却又使得狗儿爷财尽媳妇走,自己也因丢掉了土地而变得疯狂。20年过去了,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联产责任承包制,狗儿爷当年交出去的土地、马儿“菊花青”等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当所有这一切都回来了,狗儿爷打算再在这片曾经他深深爱着的土地上大干一番时,却悲哀地发现自己已是古稀之人,于是他将土地与门楼的希望寄托在儿子李大虎身上。而大虎和其媳妇祁小梦为了发家致富要开白玉石厂,要推倒门楼将推土机开进院子,通过兴办白玉石厂来走致富之路。狗儿爷原本想要重生的希望全部破灭,最后他亲手烧了自己守了一辈子的门楼,狗儿爷之子大虎的意志得到最终的胜利。

人物形象:狗儿爷性格的独特性表现在他对土地的那份痴迷与执着。为了那份土地,他一会儿疯癫,一会儿清醒,为了那份土地,他牺牲了第一个老婆,又搭上了第二个老婆,最后连自己也为此而毁灭。作为一个农民对土地痴迷到如此程度,狗儿爷确实是绝无仅有的。但正是在这种独特的痴迷中,表现了中国农民几千年积淀而成的心理定势和精神特征,那就是对土地的极端依恋和狭隘、保守、顽固、僵化的农民意识。狗儿爷对地主祁永年是既痛恨又仰慕。他痛恨地主祁永年解放前对他这样劳苦大众的欺诈,但又仰慕祁永年能坐享其成,有人为其效命。土改后,祁永年被打倒,狗儿爷不仅获得了象征地主地位的高门楼,又从乡亲苏连玉处廉价买到了三亩好地,开始做起了他的“地主梦”。狗儿爷的系列戏剧动作都表现了他作为农民所固有的封建小农意识,对地主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眷恋,是一个身为农民但又想立地主牌坊的典型中国农民形象。这种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蕴涵,使狗儿爷成为当代戏剧史上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农民的典型。作者正是通过狗儿爷这个独特的农民形象的塑造,概括地反映了当代农村的发展史,表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农民命运的关注。

艺术成就:首先,《狗儿爷涅槃》摆脱了传统的戏剧冲突结构,采用意识流以及倒叙手法,打破了习惯的以时间进程来进行叙述的结构,并用心理外化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深沉心理。这使整个剧作中的主人公狗儿爷及其所代表的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几十年心理变化和这几十年时代所留下的烙印都清楚地被刻画出来。全剧有两条发展线索:狗儿爷的意识流的幻想行为:其自始至终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地主祁永年高门楼的眷恋;狗儿爷之子李大虎的现实动作行为:李大虎对新科技——推土机的热爱,以及为了让推土机进院要推倒门楼。这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发展导致了老一代农民狗儿爷“地主梦”(对象征地主身份门楼的死守)及新一代农民李大虎破除旧事物、科技致富(推倒门楼,推土机进院,兴办白玉石厂)想法的冲突。从而也将全剧在土地、门楼、推土机中所展开的戏剧冲突呈现给观众并发展至最后高潮。其次,《狗儿爷涅槊》既是写实的,又是超现实的。作品中的狗儿爷的遭遇,凡经历过建国后农村经济改革的人,都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因此,它是真实的,是现实主义的;但狗儿爷所象征的中国农民几千年的文化心理积淀,他的遭遇所象征的当代农民命运,他的疯癫与清醒所象征的当代历史中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状貌等,又极具超现实的象征意蕴。最后,在艺术表现上,《狗儿爷涅架》还是叙述的,不仅人物的思想及命运主要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即便狗儿爷的幻觉或内心视象的对话,也用叙述的方式表达,因而它又具有了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的效果。

《狗儿爷涅槃》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民族意识和当代意识的碰撞,是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方法的结合下,回顾建国30年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农民饱受生活折磨的重要剧作。它在舞台上也有着重要地位,是一出引人瞩目、经久不衰的剧目,迄今都是人艺表演的保留剧目。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