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中国当代戏剧赏析(下)>>知识讲解>>你问我答


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椭圆形标注: 让我来帮你解决常见问题!


问题一:简析话剧《狗儿爷涅槃》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回答:首先,《狗儿爷涅槃》摆脱了传统的戏剧冲突结构,采用意识流以及倒叙手法,打破了习惯的以时间进程来进行叙述的结构,并用心理外化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深沉心理。这使整个剧作中的主人公狗儿爷及其所代表的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几十年心理变化和这几十年时代所留下的烙印都清楚地被刻画出来。全剧有两条发展线索:狗儿爷的意识流的幻想行为:其自始至终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地主祁永年高门楼的眷恋;狗儿爷之子李大虎的现实动作行为:李大虎对新科技——推土机的热爱,以及为了让推土机进院要推倒门楼。这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发展导致了老一代农民狗儿爷“地主梦”(对象征地主身份门楼的死守)及新一代农民李大虎破除旧事物、科技致富(推倒门楼,推土机进院,兴办白玉石厂)想法的冲突。从而也将全剧在土地、门楼、推土机中所展开的戏剧冲突呈现给观众并发展至最后高潮。其次,《狗儿爷涅槊》既是写实的,又是超现实的。作品中的狗儿爷的遭遇,凡经历过建国后农村经济改革的人,都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因此,它是真实的,是现实主义的;但狗儿爷所象征的中国农民几千年的文化心理积淀,他的遭遇所象征的当代农民命运,他的疯癫与清醒所象征的当代历史中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状貌等,又极具超现实的象征意蕴。最后,在艺术表现上,《狗儿爷涅架》还是叙述的,不仅人物的思想及命运主要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即便狗儿爷的幻觉或内心视象的对话,也用叙述的方式表达,因而它又具有了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的效果。

《狗儿爷涅槃》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民族意识和当代意识的碰撞,是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方法的结合下,回顾建国30年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农民饱受生活折磨的重要剧作。它在舞台上也有着重要地位,是一出引人瞩目、经久不衰的剧目,迄今都是人艺表演的保留剧目。

问题二:结合《绝对信号》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高行健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创作的贡献及意义。

回答:《绝对信号》在艺术探索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首先,剧作采用“小剧场”的演出方式。《绝对信号》推倒了传统戏剧舞台的“第四堵墙”,采用了“小剧场”的演出方式。所谓“小剧场”就是把舞台安置在观众席中间,从而消除了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距离。演员可以从观众席走上舞台或者从舞台到观众中间去演出,观众也可以直接参与剧中演出。“小剧场”使舞台演出与剧场观摩融为一体,演员与观众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流。随着剧场形式的改变,《绝对信号》采用了虚拟性的舞台设置。几个铁架、几把椅子搭起了一节“车厢”,用音响表示“火车”处在运行状态。演员从观众席走上舞台。这种演出方式打破了传统戏剧表演中的剧场与舞台、前台与后台的界限,从而大大地缩短了演出与观摩之间的距离。

其次,打破“现在进行时”,采用开放式的舞台时空。按照传统戏剧观念的要求,戏剧情节应该是一个由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组成的完整、封闭的演进过程,舞台上的表演始终处在正在进行中的“现在进行时”。《绝对信号》的叙事程式打破了传统戏剧程式中“现在进行时”的叙述程序,使舞台上的过去、现在、未来不再是一个由此及彼、循序渐进的单向演进过程,而是一个过去、现在、未来交叉重叠、多向对流的全方位的演进过程。例如,在表现黑子与蜜蜂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剧作一方面表现黑子和蜜蜂在列车上意外相遇的现在进行状态,同时又运用话外音和特技灯光,把黑子和蜜蜂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想象同时呈现在舞台上。从而打破了“现在进行时”的时空状态,极大的拓展了戏剧舞台的表演空间。

再次,心理活动的外化。《绝对信号》的舞台表演一反传统戏剧中不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局限,充分运用了灯光、音响等舞台表演技巧,把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呈现在舞台上。例如,当黑子和蜜蜂相互对视时,舞台上的背景远去,只用锥光把黑子和蜜蜂隔离出来,然后通过话外音让黑子和蜜蜂彼此进行无言的“对话”,由此表现他们的心理活动。这种特技表演充分运用了现代戏剧表演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极大地丰富了戏剧舞台的表演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潜台词的运用。《绝对信号》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彼此又各怀心事,但由于大家都在同一节车厢里,所以心里有话不能直说,因此大量运用了潜台词。例如,车匪发现在蜜蜂上车之后,黑子有些心神不定,深怕露出马脚,在列车开进隧道的时候趁机提醒黑子,“这隧道可真黑呀”,“颠得一闭眼就睡着”;车长发现黑子被车匪利用,提醒他“你们走的不是一条道”,“道不好走,留点神,别栽了跟头”。车长还用潜台词暗示了剧作的主题:“我们乘的就是这么趟车,可大家都在这车上,就要懂得共同去维护列车的安全啊。”

《绝对信号》在舞台艺术和表演形式上的创新为新时期戏剧的现代化进程打开了广阔的探索之门。剧作所描写的发生在这列货车上的斗争,绝非指一个实在的具体事件,它对于所描写的生活来说,作了高度的抽象和升腾。“列车”实际上别有寓意。剧作喻示人们,我们的国家就像一列把我们带向光明未来的“列车”。这一象征意象,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清晰地显露了出来!直到剧终时,车长的话更是直接地点出了题旨:“我们乘的就是这么趟车,可大家就在这车上,就要懂得共同去维护列车的安全。”剧作的这一主旨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绝对信号》的创意和演出为新时期戏剧的探索潮流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从而推动了新时期探索性戏剧的发展。

问题三:简析话剧《左邻右舍》的艺术成就。

回答:苏叔阳是新时期以来致力于以话剧形式表现十年动乱并取得相当成就的剧作家。他的剧作,基本上沿袭了传统话剧的写实手法和线性结构,注重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刻画和在情节规定时空里再现生活,使剧本富有真实、自然的生活原质感。《左邻右舍》就是这样一部代表作。

首先,剧作没有构置紧张、惊险、曲折的戏剧情节,也不停留于对生活的一般性记录,而是以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一个北京普通四合院中的五户人家为描写对象,描写了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在粉碎“四人帮”前后生活命运的变化。剧本以1976、1977、1978年三个国庆节为切入点,三个国庆节构成了三幕戏,而在这座四合院里生活的五户人家,在国庆节时的生活和情绪的变化的展示,折射出我们社会生活的历史性变革,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拨乱反正的艰苦斗争中前进的时代剪影。

其次,剧作还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左邻右舍》是新时期京华风俗戏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鲜明、浓郁的“北京味”深深吸引了读者和观众。一方面,注意通过具有北京特质的人物和生活画面来增强剧作的北京特色。如对大院中的五户居民的描写,没有硬套人物的阶级属性,而是从生活和性格出发,成功展现出每一个人鲜明的个性,就是着墨不多的街道干部也同样很有特色;另一方面,又注意了语言的性格化、生活化。剧作的语言以普通话为基础,适当地穿插了一些北京地方方言,对于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烘托、增强剧作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问题四:结合《狗儿爷涅架》的剧本分析狗儿爷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其中如何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农民命运的关切之情。

回答:狗儿爷性格的独特性表现在他对土地的那份痴迷与执着。为了那份土地,他一会儿疯癫,一会儿清醒,为了那份土地,他牺牲了第一个老婆,又搭上了第二个老婆,最后连自己也为此而毁灭。作为一个农民对土地痴迷到如此程度,狗儿爷确实是绝无仅有的。但正是在这种独特的痴迷中,表现了中国农民几千年积淀而成的心理定势和精神特征,那就是对土地的极端依恋和狭隘、保守、顽固、僵化的农民意识。狗儿爷对地主祁永年是既痛恨又仰慕。他痛恨地主祁永年解放前对他这样劳苦大众的欺诈,但又仰慕祁永年能坐享其成,有人为其效命。土改后,祁永年被打倒,狗儿爷不仅获得了象征地主地位的高门楼,又从乡亲苏连玉处廉价买到了三亩好地,开始做起了他的“地主梦”。狗儿爷的系列戏剧动作都表现了他作为农民所固有的封建小农意识,对地主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眷恋,是一个身为农民但又想立地主牌坊的典型中国农民形象。这种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蕴涵,使狗儿爷成为当代戏剧史上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农民的典型。作者正是通过狗儿爷这个独特的农民形象的塑造,概括地反映了当代农村的发展史,表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农民命运的关注。

进入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