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章的有关知识。下面老师和你一起把学过的知识要点归纳一下。
本章重点阐述了记忆中信息的变化、一些适应性记忆等。
1.记忆是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运用无意义音节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发现遗忘规律:遗忘曲线揭示出遗忘是识记后即刻就开始,遗忘率的变化是先快后慢,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3.记忆过程的三环节主动性加工分别为(1)编码加工-语义加工比知觉加工效果好;精细加工比复述加工效果好;有意编码比自动编码效果好;(2)动态存贮-受个人经验、认知图式、需要状态的影响;(3)线索提取-情境一致性记忆提取和状态一致性记忆提取效果好于两者非一致性记忆提取。
4.闪光灯记忆:伴随着强烈情绪、异乎寻常清晰的记忆,是一种非常生动的记忆。与日常记忆相比更为准确,即使出现偏差,自信心更强。记住的是对人具有生存意义的事件。
5.内隐记忆:人有一种自动的、无需意识参与的记忆。与外显记忆相比,它多以知觉加工为主(受感觉通道变化的影响);保持时间长;不受记忆任务多少的影响;不受干扰因素的影响。内隐记忆多体现在人动作技能的获得上,即程序性记忆往往是内隐记忆,当然陈述性记忆的初期加工也有内隐记忆的成分,它与人适应性行为有关。(如,图式一旦激活,不符合图式的信息会被内隐记忆迅速提取。)
6.工作记忆:对信息短时存贮,进行计算、推理等认知加工的记忆系统,其容量有限。其中央执行系统是注意资源有限的控制系统。适合于认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