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第八章  记忆



知识点三 适应性记忆活动


一、.记忆存贮环节的适应性

1.闪光灯记忆

伴随着强烈情绪、异乎寻常清晰的记忆,是一种非常生动的记忆。与日常记忆相比更为准确,即使出现偏差,自信心更强。记住的是对人具有生存意义的事件。

2.内隐记忆

人有一种自动的、无需意识参与的记忆。与外显记忆相比,它多以知觉加工为主(受感觉通道变化的影响);保持时间长;不受记忆任务多少的影响;不受干扰因素的影响。内隐记忆多体现在人动作技能的获得上,即程序性记忆往往是内隐记忆,当然陈述性记忆的初期加工也有内隐记忆的成分,它与人适应性行为有关。(如,图式一旦激活,不符合图式的信息会被内隐记忆迅速提取。)

3.工作记忆

对信息短时存贮,进行计算、推理等认知加工的记忆系统,其容量有限。其中央执行系统是注意资源有限的控制系统。适合于认知活动。

二、记忆提取环节的适应性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沙科特将七种出现记忆错误的现象,形象地称为“记忆七宗罪”。

1.健忘-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

遗忘曲线揭示了无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对于有意义材料,遗忘速率变缓:有意义材料、动作技能、情绪记忆。

对人越有生存意义的信息,遗忘进程越缓。

2.分心-注意力的松懈会导致遗忘

在记忆的编码或提取阶段,注意力分心而导致忘记事情。如钥匙放错了地方,或忘记了纪念日。

3.阻塞-干扰会导致遗忘

“舌尖现象”(TOT)

材料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干扰,如: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

材料在性质上的干扰,如:性质越相似,干扰越大;没有意义的信息比有意义的信息易被干扰。

引发强烈情绪的事件易成干扰源,干扰记忆的编码与提取。

4.错认-置于错误背景下的记忆

似曾相识

来源记忆错误(如:将记忆内容没有准确地与时间、地点结合起来,形成记忆混乱。)

5.暗示-外部线索会扭曲或创造记忆

实验表明:目击者回答观看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措词,如:回答两汽车相撞的速度,“重重撞击”比“碰撞”速度高25%。

影响目击者回忆准确性因素-如果事先提醒质询会产生记忆偏差,则记忆受措词影响程度变小;随时间的流逝,记忆会逐渐消退,因此更容易受到误导信息的影响;记忆每次提取以后,都会被重建,这会增加产生错误的几率;目击者的年龄很重要,小孩和65岁以上老人易受误导信息影响;对记忆正确性的自信与记忆真实性无关。

6.偏差-信念,态度和意见会扭曲记忆

期望偏差

自我一致性偏差

7.纠缠-当我们无法忘记

一些令人不快的回忆挥之不去,抑郁症患者无法停止悲伤的回忆,恐惧症患者头脑中总是闪现恐惧回忆。



接下来我们进入归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