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资源
1. 关于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思考_李五星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作为保障和推动教育现代化
建设的教育法制应该适应这种新的条件变化,进一步完善教育法规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功能,提高守法意识,
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立法更实际,使教育执法更规范,使教育执法监督更到位,使教育守法更有度,以最大限度发挥教育
法制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 和谐教育与优化教育法制环境问题研究_李红雁
和谐教育的构建需要教育法的促进与保障。和谐教育的法治内涵要求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着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资源
分配不公, 教育管理和实践背离"以人为本"要求等不和谐的现象。
3. 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_余雅风
公共性是指教育所具有的既使社会受益, 又使个人受益的责任和功效。作为现代
教育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同时为教育立法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范式。然而, 长期以来我国将教育的
公共性理解为教育管理如何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 体现教育根本特征的公共性及其内在属性却
并不为重视, 从而使教育立法重权力与秩序, 轻权利与自由, 在价值上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
4. 论我国教育法的实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和反差_徐敏
在我国, 由于教育法的运行与其所需要的社会现实条件和民众的理想化期待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使教育法治化的进程步履维艰。21世纪, 我国的教育法治建设以构建教育法体系为中心, 向注重“ 效能” 的教育法实施转移。
5. 论我国教育立法权限的划分_方利平
教育立法的权限划分包括教育的立法主体、立法权限形式以及立法权限内容三部分。教育立法主体范围的
广泛性决定了不同立法主体的权限形式和内容,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 我国教育立法的主体范围大、教育立法权
限形式种类多、立法权限的内容较清晰, 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6. 论我国立法程序的完善_孙潮
现代立法程序具有民主、交涉、理性、效率、平衡和中立的价值。进入21 世纪的我国现行立法
程序虽已长足发展, 但正式规则的稀疏、有效表达和博弈机制的缺乏、充分交涉程度的低下、积极过滤和淘汰
功能的缺失以及还原信息、凝固证据和事实机制的薄弱等立法程序瑕疵已成为掣肘立法质量的关键。
7. 试论加强继续教育法制建设_郁蕾
搞好继续教育法制建设, 必须从法制运行的全过程出发, 做好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制监督工作。在立法同时, 应考虑执法、司法和法制监督等问题, 使继续教育不仅
“有法可依” , 而且“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成效分析_蓝潮永
新中国教育立法从无到有,基本结束了教育领域无法可依的局面;教育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
范,依法行政观念逐步形成;改革教育司法制度,受理涉教案件逐年增加;不断完善教育法制监督制度;教
育法制宣传与教育法学研究进展顺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健全完
善我国教育法制建设。
9.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_肖远军
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 分析教育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教育
法制建设必须以观念更新为前提; 与解决当时面临的突出问题紧密相联; 总结本国经验与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 加强教
育立法与注重教育法的实施齐头并进。
10. 我国教育法治化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_钟美玲
教育法治化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特征。在推进学校管理法治
化的进程中, 充分发挥法治手段和理念的双重作用, 有利于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校园。
专题讲座
热点专题:“择校”热的成因、危害及治理
热点提示:随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样的法制环境和政策背景下,逐步化解义务教育的“择校”矛盾迎来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解决“择校”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视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