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资源
1. 对教师教育权的法律探讨_刘冬梅
教师教育权, 特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他相关活动中所享有的自主性权利, 是教师职业特定的权利。教师
法律地位的确立是确保教师行使教育权的重要前提。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主要享有教育教学权、指
导学生权、评价学生权、惩戒权等教育自主权。
2. 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权利行使模式探析_覃壮才
一、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关系性质 (一)什么是教育权利教育权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教育权利包括施教主体的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权利主体的受教育权利,即几乎所有涉及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认为是属于教育权利的范畴。
3. 教师教育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协调_尹力
教师的教育权是来自于国家的授权和父母、社会的委托, 为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被
确认的职务上必要的权利, 具有非权力的人权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优先于教
师的教育权的, 教师在行使教育权的过程中不能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4. 教育权配置基本原则探析--以"孟母堂"事件为例_饶龙飞
2006 年发生的“孟母堂”事件折射出我国教育权配置的不合理。根据教育产品及其经济属性原
理,教育权配置应该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以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实现为中心”原则、“阶段性分类配置”原
则、“教育义务分配的量的均衡性”原则。
5. 论受教育权的权能与体系_王大泉
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受教育权要切实得到保护, 仅仅靠宪法
层面的诠释与救济难以实现, 而需要将受教育权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 细化为具体的权能,
纳入民法、行政法乃至刑法的保护范畴。
6. 试论父母教育权的边界与内容_尹力
在家庭中,父母具有教育子女的自然道德基础。基于一定的信念和价值观,父母在有关子女教育
方面具有总括性权能,但这种总括性权能并不意味着父母教育权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有限制条件和范
围的。父母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合理地对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儿童)的信仰、态度、价值观、行为以及未来发展等
方面施加家庭教育影响,其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子女的最大利益。
7. 受教育权国际标准研究--基于国际标准确立文件的分析_申素平
受教育权的国际标准由多项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国际文件共同确立。受教育权国际标准的框架
由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受益权、教育的自由权、不歧视与制度保障五个维度,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
育、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五个层次共同构成。
8. 现代社会的基本教育权型态分析_秦惠民
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权, 是广义社会教育权的分解物, 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特殊规定性的国家权力, 即以实现社会整体的教育权利为目的, 并以
满足服务于这一权利的要求为目标。由其它社会力量作为权利主体直接行使的社会教育权利, 形成了与国家教育权和家庭教育权相对应的、由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狭义的社会教育权。
9. 再论受教育权的性质与内容--基于受教育过程本身的思考_管华
从接受教育过程本身看,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精神成长和过文化生活的过程,受教育权的本质是精神成长和文化生活权。从受教育权的本质出发,受教育权包含受教育自由权、受教育社会权和受教育秩序权三重内容。
专题讲座
热点专题:“在家上学”问题研究
热点提示:在中国,“在家上学”是近几年才被大家熟知的一个词语。然而在美国,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有110万孩子在家上学,并且其中21%的学生拥有自己的导师。越来越多在家上学的案例出现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这些孩子有的还在上幼儿园,有的已经进入了“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的小学和初中,甚至不乏高中案例。这些在家上学的孩子,或是由父母在家教授课业,或与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集中在一个共同区域学习。那些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父母们,都对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满,希望借助在家上学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体制外的空间。
视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