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illusion),即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例如,太阳在天边和天顶时,它和观察者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在天边时远,而在天顶时近。按照物体在网膜成像的规律,天边的太阳看去应该小,而天顶的太阳看去应该大。而人们的知觉经验正与此相反,天边的太阳看去比天顶的太阳大得多。
    研究错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错觉虽然奇怪,但不神秘。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的原因,而且有主观的原因。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研究错觉还有实践的意义。从消极方而讲,它有助于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例如,飞机驾驶员在海上飞行时,由于远处水天一色,失去了环境中的视觉线索,容易产生“倒飞”错觉。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飞行事故。研究这些错觉的成因,在训练飞行员时增加有关的训练,有助于消除错觉,避免事故的产生。从积极方面讲,人们可以利用某些错觉为人类服务。例如,我们在前一知识点中讲到的动景运动,实际上是一种运动错觉。人们掌握了动景运动的规律,就可以从连续呈现的静止图片中获得清晰的运动景象。
一、错觉的种类
    错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其中大小错觉和形状、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
    (一)大小错觉
    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大小错觉。
    1.缪勒一莱耶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也叫箭形错觉。有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那么前者就显得比后者长得多[图4-15 (a)]。
    2.潘佐错觉(Ponzo illusion),也叫铁轨错觉。在两条辐合线的中间有两条等长的直线,结果一条看去比另一条直线长些[图4-15(b)]。
    3.垂直一水平错觉(Horizontal-vertical illusion)。两条等长的直线,一条垂直于另一条的中点,那么垂直线看去比水平线要长一些[图4-15 (c)]。
    4.贾斯特罗错觉(Jastrow illusion)。两条等长的曲线,包含在下图中的一条比包含在上图中的一条看去长些[图4-15(d)]。
    5.多尔波也夫错觉(Dolboef illusion)。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一个在大圆的包围中,另-个在小圆的包围中,结果前者显小,后者显大[图4-15(e)]。
    6.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大,而在天顶时显小。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027988908\QQ\WinTemp\RichOle\QJ~NAYTR7LM891V$WC~_TR0.jpg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027988908\QQ\WinTemp\RichOle\OHH@1YY_%6I@G4LD}SU`B1Q.jpg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027988908\QQ\WinTemp\RichOle\$42MFP`QP86L`PB%FV$J@)K.jpg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027988908\QQ\WinTemp\RichOle\`29BF~{0)Q}7DD{16H{Q1YF.jpg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027988908\QQ\WinTemp\RichOle\_7)6H637BI2VT5XKZTC99K8.jpg
(a)      (b)      (c)      (d)      (e)
图4-15大小错觉

    (二)形状和方向错觉
    1.佐尔拉错觉(Zollner illusion)。一些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而看成不平行的[图4-16(1)]。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020100818375503103079.jpg
图4-16 形状和方向错觉

    2.冯特错觉(Wundt illusion)。两条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使中间变狭而两端加宽,直线好像是弯曲的[图4-16(2)]。
    3.爱因斯坦错觉(Einsteinillusion),在许多环形曲线巾,正方形的四边略显弯曲[图4-16(3)]。
    4.波根多大错觉(Poggendoff illusion)。被两条平行线切断的同一条直线,看上去不在一条直线上[图4-16(4)]。

二、错觉理论
    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呢?从18世纪以米,人们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解释,直到今天,?还没有一种理论能解释所有的研究资料。一般说来,对错觉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把错觉归结为刺激取样的误差;第二种是把错觉归结为知觉系统的神经生理学原因;第三种是用认知的观点来解释错觉。下面我们从这三方面来介绍一些有影响的错觉理论。
    (一)眼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根椐这种理论,垂直一水平错觉是由于眼睛作上下运动比作水平运动困难一些,人们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看起来长一些。同样,在缪勒一莱耶错觉中,由于箭头向外的线段引起距离较大的眼动,箭头向内的线段引起距离较小的眼动,因此前者看上去长一些。
    眼动理论听起来颇有道理,有些研究也发现,在眼动的范围和缪勒一菜耶错觉的大小之间有某种关系。但另一些事实说明,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例如,用很快的速度呈现刺激图形,使眼动无法产生,或者用稳定网像的技术,使图形的网膜映象固定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照样会出现图形错觉。这说明,眼动不是造成错觉的真正原因。
    为了克服眼动理论的困难,以后人们提出了传出准备性假说(efferent readiness hy-pothesis)。这种理论认为,错觉是由于神经中枢给眼肌发出的不适当的运动指令造成的。只要人们有这种眼动的准备性,即使眼睛实际没有运动,错觉也要发生。这种假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事实证明。
    (二)神经抑制作用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被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佐尔拉错觉、波根多夫错觉等。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在解释错觉时和现代神经生理学的思想联系起来,这是好的,但这种理论只强调网膜水平上感受器的相互作用,而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合机制的关系。倒如,在波根多夫错觉图形中,如果给一只眼睛呈现倾斜线,给另一只眼睛呈现两条平行线,人们仍然看到了位移的错觉,这是用网膜上的抑制作用无法解释的。
    (三)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以潘佐错觉为例,由于两条辐合线提供了线条透视,夹在它们中间的两条横线在深度上被分开了,上方的线段应该比下方的线段远些。而画面上的两条线段实际相等,它们在网膜上的投影也相等。按照大小距离不变假说,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估计了物体的距离,因而把“远处”的线段看得长一些。
    常性误用理论把错觉与知觉恒常性联系起来。在大小知觉的场合,当距离改变时,网膜投影的大小也相应发生改变,而知觉到的大小却相对不变,这是大小恒常性。当环境提供了深度线索,使平面图形的不同部分在深度上分开,也就是使它们的显现距离发生变化时,面网膜的投影大小不变,人们由于错误地利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特性,就会把“远处”的物体看得大些,而把“近处”的物体看得小些,因而出现大小错觉。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产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027988908\QQ\WinTemp\RichOle\O07LECHZ}UYC]}XW]S_[G~3.jpg
图4-17对常性误用理论的挑战

    常性误用理论的影响颇大,但有些事实不能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在图4-17中,两线段相等,但由于附加图形的影响,人们把下面的看成长于上面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犄角提供的深度线索,而错觉仍然出现了。可见图形的不同部分在深度上分开,并不是造成错觉的充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