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知觉的特性

 

1 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object),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background),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2 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的、互相依存的。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3 知觉的理解性。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知觉过程也可以看成是“假设检验”的过程。4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一般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等。

 

图形的组织原则有哪些?

 

(1)邻近性(proximity)。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如图4-16(a)中,左侧正方形的纵向距离大于横向距离,我们看到四列正方形;右侧正方形的纵向距离小于横向距离,我们看到三行正方形。
(2)相似性(similarity)。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在图4-16 (b)中,我们看到的是三列“×”形和两列“O”形,而不是三排形状不同的图形。这是由图形的相似性引起的。
(3)对称性(symmetry)。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见图4-16 (c)。
(4)良好连续(good continuation)。在图4-16(d)的左侧,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而在右侧,图形的良好连续压倒了图形的相似性。正方形与圆点由于良好连续组合在一起,而不连续的另一个圆点被分开了。
(5)共同命运(commonfate)。在图4-16 (e)的左侧,是一些随机排列的小圆圈。当其中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就会把它们看成是一个英文字母“M”,见图4-16 (e)的右侧。
(6)封闭(closure)。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如图4-16 (f)。
(7)线条方向(line orientation)。在图4-17的左侧,┙和┬是不同图形,但由于方向相同,难以分开;而在右侧,┬与≯虽为同一图形,但方向不同,则容易分开。可见,方向对图形组合也有重要意义。
(8)简单性(minimum)。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在图4-18(a)中,我们看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而不是一个复杂的11边图形;在图4-18(b)中,我们看到一个整齐的长方形和一个椭圆形,而不是三个不规则的图形[如图4-18(c)]。在图4-18(d)中,我们看到一个平面图形,而不是一个立方体,也是由于简单性所造成的。

 

什么是似动,似动的形式有哪些?

 

似动(apparent movement)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3自主运动。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我们会误认为它是一架飞机,其实这是由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4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简述错觉的相关理论

 

1 眼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2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被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3 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