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体例是( )
A.音义 B.经注 C.正义
D.笺 2、指明古籍中多出来文字的现象称为( )
A.脱文 B.敚文 C.衍文
D.夺文 3、下列注释术语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的是( )
A.读为 B.之言 C.貌
D.谓 4、一般把侧重对经义进行说解的注释体例叫( )
A.传 B.笺 C.章句
D.音义 5、不附带注解的文章,称为( )
A.脱文 B.夺文 C.衍文
D.白文 6、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称为( )
A.脱文 B.衍文 C.白文
D.夺文 7、在唐代, “疏”有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的意思,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所以又称为( )
A.传 B.笺 C.正义
D.音义 8、被释的词所放位置与其他三个术语不同的一个是( )
A.曰 B.谓 C.为
D.谓之 9、用在注释古书时,取意于使文意如水流注,畅通明晓的注释体式是( )
A.传 B.注 C.疏
D.笺 10、下列注释术语中,只用作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是( )
A.读曰 B.读若 C.读如 D.异读 11、关于“之言、之为言”,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者都属于声训术语 B.使用这两个术语时,注释词与被注释词是音义相通的 C.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关系。 D.是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12、侧重于补充订正注释的古注名称是( )
A.传 B.笺 C.注 D.疏 13、可用来注音,也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术语是( )
A.读如 B.异读 C.读曰 D.读为 14、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它本来的读音来读的音韵术语是( )
A.如字 B.读曰 C.读如 D.读为 15、古书上常常有一字多读的情况,用某字不同的读音形式表示某词在词义或词性上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做( )
A.读曰 B.如字 C.异读 D.读为 16、在解释经文字词义的同时,还侧重串讲全句或全章大意的古注名称是( ).
A.义疏 B.音义 C.章句 D.正义 17、关于“读如、读若”与“读曰、读为”,理解错误的( )
A.“读如、读若”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B.这四个术语都可表明通假关系 C.“读曰、读为”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D.“读如、读若”一般是用来注音 18、使用这个术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这个注释术语是 ( )
A.曰 B.谓 C.犹 D.貌 19、与原书别行的注本是 ( )
A.义疏本 B.单注本 C.经注本 D.单疏本 20、不属于古注别称的是( ) A.音义 B.笺 C.章句 D.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