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 单音词和复音词/知识点/知识点二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知识点导入

连绵词

朱起凤是我国的训诂学家,他年轻时批阅学生试卷,发现试卷中有人用了“首施两端”一词,他以为是学生笔误,随即改作“首鼠两端”。结果“书院大哗”。原来学生并未写错,《后汉书》上即有“首施两端”,且注明“首施即首鼠也”。此事发生后,朱起凤刻苦攻读,认真研讨,历时三十年,终于编成了我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辞通》一书.

《辞通》一书主要收集了连绵词,连绵词是复音词中的一种。我们说,虽然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但也有少量复音词,而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有四种类型:一、联绵词; 二、叠音词 ;三、附音词; 四、合成词

知识讲解:

一、 联绵词

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两个音节的内部不存在任何结构上的关系,不可拆开来分析。象国家、宇宙、山川这些词内部是联合式,可分析;国风、诸侯是偏正式,可分析,而单纯词不存在内部的可分析性。如《百川灌河》:“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的望洋不是望着海洋,它的字形只是音的寄托体,每个字或不能单独解释,或者每个字单独解释的意义与整个词的意义无关。而且,它可以有多种写法,可以写作“望阳、望羊、望佯”等。

(一)根据联绵词的声音特征分类,普遍分为三类:

1、双声联绵词:双声是说两个字古音中的声母相同。

 

磊落 坎坷 倜傥 犹豫 萧瑟 崎岖 陆离 玲珑 伶俐 参差 含糊 容与 仿佛

踟躇 憔悴 踌躇 仓卒 恍惚 流离 匍匐 拮据 留连 鸳鸯 蜘蛛 鞦靬 蟋蟀

 

双声是说两个字古音中的声母相同,但判定古文中的双声、叠韵联绵词必须以古音为标准依据,古代相同,现在可能不同,不同是语音古今变化的结果。如:微妙,现在不是双声但在古代是双声,都属于“明”母。而“威望”现在是双声,但在古代不是双声,它们分别属于“影”母和“明”母。

2、叠韵联绵词:韵古代不是指韵母,而是指韵部,一般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归入同一韵部。

 

窈窕 依稀 扑朔 荒唐 婆娑 混沌 朦胧 莽撞 峥嵘 葫芦 芍药 玫瑰 橄榄

螳螂 仓庚 徘徊 绸缪 觳觫 飘摇 龌龊 逡巡 萧条 莽苍 彷徨 披靡 望洋

 

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一般情况联绵词可以分为以上两大类,但实际情况很复杂,还有一些不能归入上边两类,它们两个字在声音上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两个音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开,分开以后便没有意义或意义与原来的不同。

 

芙蓉 蝌蚪 鹦鹉 扶摇 葡萄 狼藉 跋扈 龟兹 铿锵

 

这些词的来源很复杂,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有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讲来源很重要。如:扶摇 ,由单音词长言而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它是“猋”之长言。《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 猋,《说文》作“飚”。也作“飙”。 龟兹:由音译外来语而成,是汉代西域一个国名的音译。铿锵:由模拟声音而成。《玉篇》:“铿锵,金玉声。”古代乐器有编钟、石磬,撞击它们产生的声音叫铿锵。

(二)联绵词的声韵:

联绵词或双声或叠韵,在诗文中的错综利用,能使音调谐美。如《诗经·周南·卷耳》

 

陟彼崔嵬

我马虺隤(huī tuí)

我姑酌彼金罍 lei

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岗

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gōng)

维以不永伤

行人上山高又险

我的马儿腿发软

且把酒杯来斟满

好让心儿宽一宽 

 

行人过岗高难爬

我的马儿眼发花

高脚杯儿斟满它

喝一杯呀莫想家

 

这里“崔嵬、虺隤”是叠韵联绵词(微部),“玄黄”是双声联绵词(匣母),“高岗”虽然是双声(见母),但不是联绵词。第一段四个字押上古微部韵,下一段四个字押上古阳部韵。

(三)联绵词书写形式多样化:

由于联绵词是靠声音来区别词义的,因此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只要音同、音近就可以。至于用哪一个字要求并不严格。如当“徘徊游戏、闲游漫步”讲的“徜徉”cháng yáng,至少有十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徜徉:张衡《思玄赋》:“会帝轩之未归兮,怅徜徉而延伫。”

相佯:《后汉书•张衡传》:“会帝轩之未归兮,怅相佯而延伫。”注:“相佯,犹徘徊也。”倘佯: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

尚佯:《淮南子•览冥训》:“邅zhan回蒙汜之渚,尚佯冀州之际。”

尚阳:《古文苑》黄香《九宫赋》:“荡翊翊以敝降,聊优游以尚阳。”

尚羊:贾谊《惜誓》:“临中国之众人乎,託回飙乎尚羊。”

常羊:《汉书•礼乐记•郊祀歌》:“微感心攸通脩名,周流常羊思所并。”

相羊:《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倡佯:唐郭遐周《赠嵇康》:“归我北山阿,逍遥以倡佯。”

忀徉:《玉篇》引《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忀徉。”

儴佯:《文选》司马长卿《上林赋》:“招摇乎儴佯,降集乎北紘。”

襄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招摇乎襄羊,降集乎北紘。”而《史记索隐》引郭璞注:“襄羊犹仿佯。”仿佯又可写作“仿洋”、“彷徉”、“方羊”。

可写作相佯,倘佯,尚佯,尚阳,尚羊,常羊,相羊,倡佯,忀徉,儴佯,襄羊,而《史记索隐》引郭璞注:“襄羊犹仿佯。”仿佯又可写作“仿洋”、“彷徉”、“方羊”。

这种情况很多,如“彷徨”又可写作“仿徨”、“仿偟”、“傍偟”、“方皇”;“从容”又作“雍容”、纵容”;“匍匐”又作“匍伏”、“蒲伏”;“逡巡”又作“逡循”、“逡遁”、“巡遁”、“逊遯”(遁);“萧瑟”又作“萧索”、“萧飒”、“骚瑟”、“脩瑟”等。

(四)联绵词的一词多义:

联绵词虽然在结构上和其他的词不同,但它们本身的词义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1、磊落:

(1)错杂的样子。《后汉书•蔡邕传》:“连衡者六印磊落,合纵者骈组流离。”

(2)形容胸怀坦白。韩愈《与于襄阳书》:“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

2、萧瑟:

(1)秋风声     《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2)形容凄凉、寂寞的样子  杜甫《詠怀古迹》:“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3、浩荡:

(1)广阔远大的样子《文选》潘岳《河阳县作》:“洪流何浩荡,修芒郁苕峣。”

(2)放肆纵恣、心无所主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乎民心。”

二、叠音词

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根据所描绘的事物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1、模拟声音的:

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中的“关关”“坎坎”“霍霍”“辚辚”“萧萧”都是描摹声音的。

叠音象声词的广泛使用,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所谓有声有色。以《口技》为例,多处使用了象声词,如“絮絮”象大儿的话语,“作作索索”拟鼠声,“呼呼”是风声,“许许”状呼喊声,它们渲染气氛,如同身临其境。

2、描绘状貌:

《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忧愁的样子)《庖丁解牛》:“恢恢(广大)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如:杜牧《阿房宫赋》:“二川溶溶(缓慢),流入宫墙。盘盘(一盘一盘的)焉,囷囷(一坉一坉的)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高台暖响,春光融融(和煦),舞殿含袖,风雨凄凄(凄凉)。明星荧荧(闪闪烁烁),开妆镜也;绿云扰扰(纷纷杂杂),梳哓鬟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隆隆)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明亮),多于在庾之粟粒。”

叠音词色彩鲜明,富有美感,声情并茂,有它独特的修辞效果,在写诗词歌赋时,犹为古今作者所喜用。若去掉《阿房宫赋》中的叠音词,就会黯然失色。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有一段专门讲述〈诗经〉叠音词的妙用的:“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gao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雷之状,喈喈jie逐黄鸟之声,喓喓yao学草虫之韵。”

(二)叠音词在词性上可以分为名词型、动词型、形容词型三种类型:

形容词型:《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动词型:《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诗经•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古诗十五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名词型:白居易《买花》:“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参差其羽。”有两点值得注意:1、它往往含有每一或一切的意思。2、表示名称的形式之一。

(三)从能否单独使用,又可以分为不重叠不能用的和不重叠也能用的两类:

重叠造词:意义与单字的意义毫无关系。(叠字)

一种重言词虽然也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字组成,但这两个字只不过代表两个音节,它们与重言词的意义毫无关系。这种重言词只是两个单字的重叠,因此,又可以称之为“叠字”。例如:《木兰辞》:“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牛羊。”《诗经•周南•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的“夭夭”,少壮的样子,与夭折的“夭”意义无关这类叠音词单字本身另有意义,但单字在叠音词中只是一个音节,与它的原义无关。解释这类叠音词,也应该象联绵词一样,不能从单字上去寻求它的意义。

重叠用词:意义与单字意义基本相同。(叠词)

例如:《与杨德祖书》(杨德祖即杨修,这是讨论文论的一封信,说“文人相轻。”):“人人自谓获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它们虽然重叠,却与原来单字的意义相同,不过语气上加重了一些,表示这种意义是不重叠也能使用的

如果从结构来分析,“叠词”是由词组转化成的合成词,而“叠字”则是与连绵字性质相同的单纯词。

三、附音词

附音词是在单词语素的前后附着一个词头或词尾,词头或词尾是附加的辅助成分,黏着在表示概念的实语素前后只是为构成复音词添加一个音节,并不表示实际意义,这样构成的多音词,我们称之为附音词。

在古代汉语中,附在单词语素的前面的主要有“有”、“阿”两个字,在魏晋以前比较常见。《尚书•大雨谟》:“蠢兹有苗。”《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书•盘庚》:“其有众咸造。”《孔雀东南飞》:“阿母为汝求。”《木兰辞》:“阿爷无大儿。”

附着在单词语素后边的有“然、焉、尔、如、乎”等。《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论语•泰伯》:“焕乎其有文章。”

四、合成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这类复音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它本是两个词的组合,后来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如果把它拆开,它的意义各不相同。

合成词可以分为四类:

1、联合式:

(1)近义联合:

名词的联合:宾客、年岁、言语、干戈、琴瑟、钟鼓、国家、社稷

动词的联合:嫉妒、驰骋、跋涉、商量、讨论、斟酌、倾覆、安定

形容词的联合:纯粹、正直、艰难、恐惧、勤劳、险阻、笃厚

(2)对义联合:

名词的联合:父母、夫妇、天地、古今、宇宙、山川、寒暑、阴阳

动词的联合:呼吸、成败、生死、兴亡、出入、进退、升沉、得失

形容词的联合:贵贱、尊卑、缓急、轻重、异同、否泰、盛衰

2、偏正式:在一个复音词内部前一个词素对后一个词素起修饰、限制作用。

诸侯、黎民、寡人、少年;国风、布衣、君子、诗人、天下、兵法、

经书、四海、四方、百姓、五谷;长生;

3、支配式:前一词素对后一词素起支配作用。

将军、讲义、执事、当路、启事、借口、将军、徼幸(徼天之幸)

4、主谓式:前后语素构成一种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夏至、冬至、日食、春分、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