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全面

2.母亲

3.洛克

4.福禄倍尔

5.卢梭

6.赫尔巴特

7.柏拉图

8.“自然人”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答案:教育的心理学起源以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为代表,该学说是在批评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基础上形成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非理性的”“单纯无意识的模仿”。因此,他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人类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心理的学习过程和现象。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模仿,模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现象,因此,孟禄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起源。

2.古埃及职官学校

答案: 主要以训练特定官员为目的的学校,学习年限通常为12年。该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普通文化课程的学习和专门职业课程的教育,其师资以在任官吏为主。

3.《基佐法案》的主要内容

答案: 《基佐法案》是法国19世纪七月王朝时期所颁布的一个初等教育法案。法案规定:政府与教会应携手发展初等教育;公、私立学校应实施相似的道德与宗教教育;扩大初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法国每一区内须设立初级学校1所,超过6000人的城市则须设立高级小学1所;规定了初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初级小学的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生活上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树立并开展法国国民团结统一的精神,开展道德和宗教教育等。

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答案: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观点由苏联学者、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斯基所提出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主要来源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所推导出来的。米定斯基根据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理论观点,认为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经验丰富的长辈对年青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5.恩物

答案:恩物是福禄倍尔创造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具,包括不同颜色的球类、各种可以拆解的大小不等的立方体、球体和工具。但福禄倍尔认为并非任何一个球体或立方体等都能被看成是恩物,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恩物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作为真正的恩物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使儿童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二是每种恩物都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面的恩物;三是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即表现整体是由部分组成,部分可以形成有秩序的整体的观念。


三、简答题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案: 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据了很长的发展历程,前后经历了前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和军事民主制社会等四个时代,如果按照不同时期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加以划分的话,则可以包括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等三个时代。

作为人类最初的社会发展形态,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实行原始的民主制度。到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军事民主制的出现,最初的军事贵族产生,财产的私有制、等级制度开始出现,原始社会从此逐步向阶级化的奴隶社会开始转变。相应地,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也有其初级特性,对人类教育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具有奠基性意义和作用。

①教育性质方面,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

②教育内容方面,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文化、习俗和观念意识等。

③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观察和模仿为主。

④在原始社会后期,教育开始分化,出现了有阶级的教育,同时,也出现了文字及学校的雏形和萌芽。

2.简述古代东方各国的教育发展的特征。

答案: (1)古代东方各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及学校教育;

(2)古代东方各国的教育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4)教育实践中,教育内容较为丰富。教育方法上,以体罚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家庭教育所占比重较大,还未形成正式的教育组织形式。

3.简述《荷马史诗》对后来西方教育的影响。

答案: (1)《荷马史诗》此后作为成为西方文化的经典作品,作为教育内容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长盛不衰;

(2)“荷马时代”所确立的四种基本道德品质,不仅成为后来西方人的重要道德规范,同时也是西方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所在;

(3)《荷马史诗》确立了军事、道德和辩论等三方面的教育内容,这为古希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也为西方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这一时代教育发展的意义和影响,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曾评价道:“荷马时代的教育包含着希腊教育的全部萌芽。”

4.简述斯巴达的女子教育。

答案: 斯巴达教育相对于整个古希腊教育而言的重要特点,也是重要贡献之处即在于对女子教育的重视,他们之所以重视女子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出于战争的需要,斯巴达把女子看成保卫家园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男子外出征战时期,女子在保卫家园方面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妇女可以生育出健康的下一代的角度来考虑,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健康的母亲才可能生育出健康的子女。

斯巴达的女子教育尽管其出发点是维护其军事寡头统治的需要,但在客观上推动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出了较为先进的女性观念。

5.简述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答案: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他对课程设置的制约因素和课程的具体设置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看法和观点。具体而言,他的课程观与心理学的联系较为紧密。

(1)经验、兴趣与课程。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他认为经验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

(2)统觉与课程。赫尔巴特把统觉理论运用到课程理论中,目的在于提出课程在知识内容呈现上的顺序。他认为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

(3)儿童发展与课程。他把儿童的发展大致分成四个时期,每一时期对应相应的课程。


四、论述题

1.试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答案:昆体良古罗马最杰出的教育家,在雄辩术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和雄辩家培养方面的丰富经验。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中。

(1)论教育与天赋

昆体良继承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重视人天性差异的传统,并有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人的天赋虽然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昆体良认为,教育在人之为人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昆体良也并未忽视儿童间客观存在着的天性差异,由此提出了教育应加强对儿童天性的了解,具体为: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

(2)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昆体良所处时代,人们对学校教育颇有微词,认为学校教育不如家庭教育优越,为此,昆体良提出了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的观点。首先,学校教育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其次,学校能给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第三,学校可以养成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第四,学校还可以发展儿童之间的友谊,促进和培养儿童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教学理论

①在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中,出现了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昆体良认为大多数的教学都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无论学生多少,每个学生都可以十分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授;在他的著作中,他还提到过当时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因此,可以说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中具有班级授课制的萌芽,而不能说他创立了班级授课制。

②在专业教育与其他知识教育的关系方面,昆体良认为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知识教育基础之上。

③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以启发诱导和提问为主;在教学安排上,昆体良提出了学习和休息应交替进行的原则;在休息的方式上,昆体良认为游戏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④昆体良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有:第一,教师应该德才兼备,既要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要教学生学习做人;第二,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应严肃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第三,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多鼓励少惩罚。奖励时要注意分寸的把握;第四,教师应懂得教学的艺术,教学应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第五,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先天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教师要注意到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和心性方面的差异,及时根据这些差异调整自己的教学。

2.试评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内涵。

答案: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复归自然。卢梭所理解的自然包括教育意义上的自然和社会意义上的自然两个方面。他在教育领域中所提的自然和社会状态下的自然具有一定的区别。卢梭认为教育上的自然更侧重于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而人类社会的自然状态在卢梭的眼里主要是指人类原始社会时的自然状态。卢梭认为教育上的自然是与人类的自然状态紧密联系的:善良的人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而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回归自然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的天性。对此,卢梭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首先,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其次,卢梭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即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和强迫,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由此也表明卢梭认为教师的作用仅仅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作用。因此,卢梭的教育思想也被称作是消极教育。第三,卢梭认为自然教育主要是针对富人的教育,而穷人则不存在教育脱离自然的问题。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核心和目的就在于教育的自然回归和教育遵从儿童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