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文本学习>>知识点四


第八章 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



知识点四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生平和世界观概况

(一)夸美纽斯生平概况

夸美纽斯于1592年出生在一个捷克兄弟会家庭,12岁时父母双亡,后依靠兄弟会的支持得以继续其学业。兄弟会的背景对夸美纽斯日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其一生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具有十分强烈的宗教情结即与此紧密相关。从16岁时,夸美纽斯进入拉丁文法学校学习,后到德国接受高等教育,最终于1614年学成回国。开始时担任一所由兄弟会所办的拉丁文法学校的校长,两年后成为兄弟会牧师。

从1618年开始,欧洲爆发了天主教反对新教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也波及捷克。1620年,由于捷克新教势力战败,使得捷克兄弟会受到当时西班牙占领军的迫害,迫使兄弟会成员开始辗转于深山密林之中,作为兄弟会牧师和重要成员的夸美纽斯也不例外。在流亡过程中,夸美纽斯开始时丢失了所有的藏书和手稿,后由于瘟疫流行,使他先后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可以说境遇十分凄惨。

尽管如此,夸美纽斯仍然坚持研究和著述工作,先后写出了《世界迷宫》和《心的天堂》等著作。

1628年,由于宗教迫害,夸美纽斯率捷克兄弟会三万多人被迫移居波兰的黎撒,开始了其长期的流亡生涯。其间,曾担任兄弟会文科中学校长达14年之久,并撰写出《母育学校》(1628~1630),《语言学入门》(1631)和《大教学论》(1632)等教育理论著作和教科书等。1630年以后,夸美纽斯开始进行“泛智教育”研究(所谓泛智是指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能为一切人所掌握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大全),创办了泛智学校,并先后应邀到瑞典和匈牙利进行教育方面的实验,并撰写《世界图解》等重要的教育著作。1670年11月,夸美纽斯逝世。

(二)夸美纽斯的世界观

夸美纽斯的世界观总的来讲具有两重性,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矛盾性的世界观。这是与当时文艺复兴的环境和中世纪的文化惯性以及夸美纽斯本人强烈的宗教背景有密切联系的。

夸美纽斯的世界观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极深,思想中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成分占很大比重。比如,他在其著作中强烈谴责大国欺负小国的现象,要求各民族和大小国家都一律平等的思想,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民主主义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是基督教新教派的领袖,基督教的世界观根深蒂固;他既强调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他认为,“早先在感觉中没有的东西,在意识中也不会有。”而与此同时他又认为《圣经》是人类认识的源泉,是所有知识的最初来源。这种世俗与宗教交织的矛盾世界观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夸美纽斯教育思想本身矛盾性的形成和产生。

二、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一)教育目的观

一方面,他从宗教世界观出发,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要达到“永生”,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因此,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他从其世俗的人文世界观出发,认为人就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要主宰万物,并利用万物来过好现世生活。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好准备。

(二)教育作用

一是他把教育看作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重要手段。他在《论天赋才能的培养》中,多方面对比了有教养的民族和没有教养的民族之间的差别,以说明教育对于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增进人类幸福和加强国家实力的作用。

二是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夸美纽斯指出只要接受了合理的教育,任何人都能够得到发展。他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培养身体、德行、智慧和信仰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这里所说的“自然”实质上是指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秩序和规律。他认为,正是这些秩序的存在,保证了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由此出发,夸美纽斯提出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他把遵循秩序这条普遍法则看作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重要内容。

首先,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表明教育工作是有规律性的工作,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教育规律; 其次,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还强调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四、论学校体系和普及教育

(一)夸美纽斯论学校体系

夸美纽斯提出建立四个阶段的学校:每个家庭一所母育学校;每个村一所国语学校;每个城市一所中学;每个王国或省一所大学。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网络和教育系统。

1.婴儿期:家庭教育阶段(0~6岁)

这个阶段的教育由母育学校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时期主要的教育内容是在家庭接受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启蒙教育,使儿童获得有关自然界、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初步认识。

2.儿童期:初等教育阶段(6~12岁)

这个阶段的教育由国语学校进行。国语学校的目标是“用那些对学生可能一辈子有用的东西教育所有年龄在6~12岁(或13岁)的儿童。”国语学校的教育内容在传统读写算和教义问答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何基础、历史、地理、天文、经济与政治生活基本常识等课程。也开设了一定的外语课程。这一阶段,夸美纽斯提出,所有儿童必须通过本族语受到一次彻底的训练。

3.少年期:中等教育阶段(12~18岁)

这个阶段的教育由拉丁语学校负责实施。教育内容主要有四种语言课程:一年学习现代语,两年学习拉丁语,一年学希腊语,六个月学希伯来语。夸美纽斯也继承了传统的“七艺”科目的教学,同时,新增加了物理、历史、伦理学和神学等科目。其中尤其注重历史学科的教学。并对历史的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此外,学生还要专门学习语法、自然科学、数学、伦理学、辩证法和修辞学方面的课程。这一阶段,实质上是一个“泛智”教育阶段。

4.青年期:高等教育阶段(18~24岁)

这个阶段的教育通过大学来加以实施。在高等教育领域,夸美纽斯继承了中世纪的大学传统,主张按照神、医、法三科来设置专业。同时,夸美纽斯也认为大学应该为研究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做好准备。

(二)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

他的“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具体来讲,“泛智”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应学习一切知识领域中精粹的综合;二是要行动熟练,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三是要语言优美,能用语言完美地表达其知、其行。由“泛智”思想出发,夸美纽斯在对传统教育的等级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要求。

2.夸美纽斯论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进行学习。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入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这实际上提出了受教育权利的平等问题,是一种典型的普及教育思想。

五、夸美纽斯的教学论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学论思想主要包括教学原则和教育制度两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反对单纯的书本学习,强调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用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应当从观察事物开始,将文字的学习放在第二位。

他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由此,他认为感官才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真正基础。

在实践中,直观性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做法:首先应尽量做到观察;在不具备观察条件的时候,应利用图片或模型代替实物。同时,夸美纽斯也强调对教育环境进行布置,认为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循序渐进原则

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原则是以他对系统教学的认识为基础的。

他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知识系统传授的过程,只有在系统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教学的循序渐进。如何实现循序渐进呢?夸美纽斯提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妥当地安排教学科目的先后顺序,每一学科的内容要仔细分成阶段;在知识教学上,要求做到由近及远,由简到难,有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等。

其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要仔细划分,做到教学安排的细化和渐进式发展。

第三,在学生的学习顺序上,要求从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出发,从感官观察到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最后才是实际应用的练习。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的原则

要求教师、父母和学校都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夸美纽斯指出:“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因此,教育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愿望激发起来。”

4.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巩固性的知识是不仅要使学生领会知识,牢牢地记住知识,而且还要会应用知识。

(二)教学制度

1.学年制

学年制是学校运行的基本制度,夸美纽斯在充分吸收税借鉴德国斯图谟年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年制的制度设计。他在《泛智学校》一书中指出,学年制度应是学生同时开学、同时放假;每年只招生一次,学生于秋季入学;学校工作按年、月、日、时计划运行;采用考试手段来进行学业的评价,以考试结果作为升级的重要依据,学生应同时升级等。

2.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对前人相关成果进行继承和系统化的结果。夸美纽斯主张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班级应成为学习最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每个班有一个固定的教室。有一位教师统一面向班级授课。每个班级以十人为单位分成小组,每小组设小组长,也称十人长。其职责是协助老师管理同学,考察学业情况等。

班级授课制的提出,为扩大教育规模、实现教育对象的普及和提高教育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这种制度也成为直至今天为止的所有学校教育都在采纳的基本教学制度,这也表明其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历史生命力。

3.督学制度

夸美纽斯提出,国家应设立督学对全国教育进行监督和评价。关于督学的聘任,夸美纽斯提出应选拔那些“受人尊敬的、贤明的、信教的和积极的人。”在实践中,督学主要应承担以下职责:第一,培训未来的教育管理者,使他们熟悉各种规章;第二,管理各级学校人员;第三,要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第四,监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第五,了解和指导社会对儿童的教育情况,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沟通。

夸美纽斯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国家设立督学的教育家,他对督学素质的论述和对督学职责的规定,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夸美纽斯作为西方教育史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首次提出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和普及初等教育的民主要求;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编写了优秀的教科书;系统总结并创立了一整套学校的工作制度,特别是实施集体教学和班级授课制度;详细研究了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则,并试图建立分科的教学法等。这些都体现出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发展的贡献所在。但也不可否认,作为教育理论的开端和起源,夸美纽斯的思想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由于他世界观的矛盾特点所决定的教育思想的矛盾性,是其思想不可否认的最大的缺点所在。但这也是夸美纽斯个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使然。瑕不掩瑜,正是通过夸美纽斯的努力,才使教育开始从其他社会领域中分离出来,正是以此为起点,才有了最初的系统的教育学思考。在此意义上,夸美纽斯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他人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