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八章 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



知识点一 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发展


一、基督教的教育发展

(一)基督教概说

基督教作为公元1世纪时期出现的一种宗教形态,在中世纪时期能上升成为整个西欧社会的主导力量和控制因素,实际上是基督教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保持的本质特性使然。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态,它不但与西欧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相联系,而且对人们的精神、情感、心理产生重大影响。正是这些特点使基督教会在罗马帝国后期能够经受社会动乱的严重危机,而且在罗马帝国灭亡、蛮族势力全面控制西欧的情况下成为古代文明的唯一载体,基督教得以成为影响和教化新兴民族的主要力量。

此外,基督教得以成为影响和教化新兴民族主要力量还与基督教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有着高度的关联。基督教实行等级分明的教阶制度,从高到低主要包括教皇、大主教、主教、一般的教士和牧师等不同的教会等级;在组织制度上包括了修道院、教区和教堂等。这种组织制度和教阶制度也为基督教控制社会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基督教主要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机构

中世纪基督教的主要教育形式和机构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等。

1.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道制度的附属产物。

修道制度是中世纪基督教的一种重要的教会制度,强调对人精神和肉体的修炼。

在修道院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学术和人格或者是先行修道者执著的宗教信念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使得修道院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机构。由于新人的不断加入,使教育成为修道院的重要活动之一。这样,修道院学校得以产生。

在教育形式上,修道院学校分成内学和外学两种。内学主要是专门培养从事神职工作的人员,是一种定向的教育培养;而外学则主要对那些日后不从事教会工作的世俗人员进行普通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主要由教士担任,这也是由当时的文化知识是由教会所垄断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学生几乎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所收学生一般十岁左右入学,学习八年后结束。

2.主教学校

一般设在主教所在地,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但数量有限。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修道院学校没有太大的区别。

3.堂区学校

堂区学校设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是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这种学校是中世纪最为基础的学校。

(三)经院哲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经院哲学的发展总体上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它以“经院”(即教会)所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它以辩证法为操作原则。经院哲学是使基督教神学理论更加深化和专业化、更加抽象和思辨的结果。

经院哲学在整个中世纪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内容实质就是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唯实论认为一般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先的某种精神实在,是第一性的,而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服从于、统一于精神实在的。

与唯实论相反,唯名论则认为,只有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才是真实的。一般只代表许多事物的名词,而不是客观的实在。与唯实论相比,唯名论更为强调逻辑分析,更注重理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二、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直到8世纪左右才开始出现。中世纪时期世俗封建主的教育是为了巩固王权、满足封建主需要的教育。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主要有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等形式。

(一)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主要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的学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王公贵族的后代。中世纪典型的宫廷学校是法兰克王国的宫廷学校。其中最有影响的宫廷学校当属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曼所设立的宫廷学校。他于768年即位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之后,开始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他所开办的宫廷学校是当时欧洲最有影响也是最为有名的学校。

宫廷学校的教育:教育内容以“七艺”为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答法,但这时的问答法较为机械。

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贵族子弟基本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维护统治所需要的官吏。

(二)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与当时社会存在的鲜明的等级制度相适应。从教育性质上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勇敢、忠顺的骑士精神和骑士技能。

骑士教育一般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个阶段(O~7、8岁)是家庭教育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在家庭中由母亲进行教育,教育内容主要以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为主。

第二阶段(7、8~14岁)是礼文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场所是在高一级的贵族家庭,即下一等级的贵族将自己的子弟送到上一级贵族家庭。接受教育。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同时也要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也要学习一定的知识内容,如识字、拉丁文法等。这一时期的学习内容以吟诗、下棋、歌唱和奏乐为主。同时还要学习赛跑、角力、骑马、游泳和击剑等体育方面的科目,以增强体质,为日后的武士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主要学习“骑士七技”,“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学习如何侍奉主人,尤其是如何讨女主人的欢心是这一阶段比较主要的学习内容。 年满21岁时举行授职典礼,自此获得骑士称号。

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培养人服从和效忠、培养人的勇敢精神的武士教育。这种教育明显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是一种典型的军事教育形式。

三、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一)中世纪大学概述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正如博伊德和金所说:“确定大学起源的确切日期是不可能的,理由很简单-最初大学韵形成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世纪最初的大学并不具备现代大学的含义,它是在“大学校”(Studia gemerali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谓大学校就是指由来自不同地区学生所组成的学校。该类型学校实质上打破了中世纪时期学生的地域限制,正是这种学校成为中世纪大学的最初形式。

大约到了12世纪初的某一时期,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和萨莱诺等地出现了最早的大学,此后不久,法国巴黎也在传统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开始产生大学的萌芽。由此形成了被后人称为“母大学”的最早的大学,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萨莱诺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到了13世纪,英国在欧洲大陆大学传统的影响下,诞生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二)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1.城市的兴起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需要

随着城市产生的出现,新兴的市民阶层开始提出了教育方面的要求,这就办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需要,同时,城市的出现,也为大学的诞生提供了场所和坚强的物质保证。

2.地理环境因素对大学产生的影响

中世纪大学一般都产生于那些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城市,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不同地域的人汇集于此,这就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交通和地理上的便利。

3.著名学者的吸引

大部分早期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初都是和相关学者联系在一起的,通常某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够吸引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是与大学学者的学术声望是联系在一起的。

(三)中世纪大学的教学

1.教学目的

总体上讲,中世纪大学教学目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大学其目标定位是不同的。但都以专业教育为主,大学教学都是为了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比较典型的专业有法律、医学和神学。

中世纪大学的专业教育与现代大学的专业教育有所不同,它并不是专门教育,而是建立在广博文化知识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做到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统一。现代专业教育则主要是一种专门教育,是就专业而专业的教育。

2.教学内容

中世纪大学由于受当时文化和科学发展所限,教育内容主要是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以“七艺”教育为主,但这一时期的“七艺”内容被赋予了很强的宗教特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是中世纪社会特定的“七艺”学科的教育。

3.教学方法

中世纪大学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太多的创新,主要有讲授法、问答法和辩论等。其中讲授法是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而问答法和辩论则显得十分机械和呆板,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所主导,学生基本上没有太多参与教学的机会。

(四)中世纪大学的大学理念

1.自治传统的建立

第一,大学有设立法庭的权利,有内部自治的权利;

第二,大学师生可以免除赋税及服兵役的义务;

第三,教师有参政权,有颁发特许证的权利;

第四,大学有罢教和迁移的自由与权利。

2.大学自治的模式

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包括学生自治和教师自治两种,前者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后者则以巴黎大学为典型。

所谓的学生自治就是在大学管理中,学生居于主导地位,由学生来主管大学的一切事务,包括教师的聘任、学费数额的划定、学期的时限以及教学时数等,同时学生还有权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

所谓的教师自治是指大学事务主要由大学内部的教师特别是教授加以主导和管理。在大学弹部,教师居于管理者的地位,由教师掌管学校发展一切事务,而学生基本上没有参与管理的权力和机会。因此,教师自治型大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师完全主导的大学自治形态。

3.学位制度的确立

学位制度作为现代大学的典型标志之一,实际上萌芽于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起点,大约是在13世纪初。中世纪大学主要包括学士和硕士两种。这时已出现了博士的提法,但还没有成为一种正式的学位。

中世纪的学位制度更多的是一种教师资格制度,只有取得相应学位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教师。

(五)对中世纪大学的评价

1.中世纪大学的积极意义

第一,从教育制度上讲,中世纪大学实现了教育制度的创新,开创了大学这一新型的教育形式;

第二,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中世纪大学作为具有一定学术性质的机构,为人类理智与科学的发展积蓄了能量、准备了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欧洲乃至人类科技世纪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第三,从人才培养来看,中世纪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正是他们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整个西方最终迈出了中世纪宗教的束缚;

第四,中世纪大学为现代大学孕育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成为现代大学不可否认的起点和源头。

2.中世纪大学的不足

第一,中世纪大学作为起源,具有任何起源都具备的缺陷,即大学的发展无论从制度还是从思想上看,都还很不完善;

第二,中世纪大学由于身处中世纪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因而带有较为浓厚的神学色彩,这也受其所处时代局限的必然结果。

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起源,虽然具有很大的不足和缺陷,但我们应该看到,它作为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整个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中世纪大学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创新,对现代教育所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