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2. B 3. C 4. D 5.B 6. A
1.ABC 2. ABC 3. ABCD 4. AD 5.ABCD 6.ABC 7.ABCD
1.对 2. 对 3. 对 4. 错 5.对 6.对 7.对
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条件
答案: 城市的兴起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需要。城市的出现,也为大学的诞生提供了场所和坚强的物质保证。因此,可以说,中世纪中期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大学得以产生的重要保障所在。地理环境因素对大学产生的影响。中世纪大学一般都产生于那些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的城市,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不同地域的人汇集于此,这就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交通和地理上的便利。著名学者的吸引。大部分早期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初都是和相关学者联系在一起的,通常某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够吸引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是与大学学者的学术声望是联系在一起的。
2.骑士教育的教育阶段
答案:
第一个阶段(O~7、8岁)是家庭教育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在家庭中由母亲进行教育,教育内容主要以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为主。
第二阶段(7、8-14岁) 是礼文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场所是在高一级的贵族家庭,即下一等级的贵族将自己的子弟送到上一级贵族家庭。接受教育。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第三阶段(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主要学习“骑士七技”,“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学习如何侍奉主人,尤其是如何讨女主人的欢心是这一阶段比较主要的学习内容。 年满21岁时举行授职典礼,自此获得骑士称号。
3. 意大利人文主义和北欧人文主义的异同
答案:从差异性上看,主要表现为二者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北方人文主义强调宗教性和世俗性的并重,而意大利人文主义则更多地注重世俗性的教育发展。而北欧人文主义和意大利人文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把古典课程作为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加以强调;都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都力图通过教育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教学都以古典语言为主,本族语的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都提出了许多进步的教育思想,都为后世西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答案:
(1)教育目的观
一方面,他从宗教世界观出发,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要达到“永生”,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因此,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他从其世俗的人文世界观出发,认为人就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要主宰万物,并利用万物来过好现世生活。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好准备
(2)教育作用
一是他把教育看作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重要手段。二是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
(3)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这里所说的“自然”实质上是指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秩序和规律。他认为,正是这些秩序的存在,保证了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由此出发,夸美纽斯提出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自然、普遍的秩序或规律。他把遵循秩序这条普遍法则看做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重要内容。
(4)论学校体系和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提出建立四个阶段的学校:每个家庭一所母育学校;每个村一所国语学校;每个城市一所中学;每个王国或省一所大学。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网络和教育系统。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进行学习。夸美纽斯提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入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这实际上提出了受教育权利的平等问题,是一种典型的普及教育思想。所中学;每个王国或省一所大学。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网络和教育系统。
(5)教学论思想
夸美纽斯提出了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的原则、巩固性原则。在教学制度方面提出了学年制、班级授课制、督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