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视频课堂>>知识点二
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中,存在着“神……用不同的东西……造出来的”三种人,即金质的人、银质的人和铁质的人。金质的人理性发达,应该成为上层统治者;银质的人意志刚强,好勇爱斗,应该成为军人或中下层统治阶级;铁质的人以贪欲为特征,是普通的工、农、商业劳动者。这四种人依其天性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能各司其职、协调共济,这就构成了理想的国家。但要实现理想国家,柏拉图认为还要对这些人施以良好的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成为“有理性的人”。
从中我们领悟到了什么?该如何看待柏拉图眼中的“理想国?
教师解析: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是古代西方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教育史上三个里程碑,足见柏拉图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柏拉图受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实践的影响,设计出一种层层淘汰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其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出 “金字塔”顶峰的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也就是培养其《理想国》中的金质的人。柏拉图眼中的理想国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形成,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育重要作用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