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2. D 3. A 4. B 5.D 6. C
1.ACD 2. BCD 3. ABC 4. ABC 5.ABC 6.ACD 7.ACD 8.ACD
1.对 2. 错 3. 对 4. 错 5.对
1.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目的论述?
答案:梁启超又提出了“新民”的教育宗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爱国心、独立性、公共心和自治力的“新民”,认为“新民”包括民智、民力、民德三个方面,其中民德最为重要。培养出这样的民众,就可以实现社会的改良,国家的兴盛:“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2.资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学校哪些方面?
答案:爱国学社:1902年由中国教育会蔡元培、章太炎等在上海创立,以支持学生反对封建当局的正义斗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播民主主义思想,培养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学生积极参加政治运动,教员为《苏报》撰写评论,为当时的爱国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1903年,因为《苏报》案而被政府解散。
爱国女学:1902年春由中国教育会蔡元培、蒋观云创办。旨在培养女刺客,是一所女子革命学校。不取“贤妻良母主义”,而是“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的种子”。爱国女学1908年曾被迫解散,辛亥革命后续办,在革命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大通师范学堂:1905年由光复会成员徐锡麟、陶成章在浙江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1907年曾由秋瑾主持校务。该校名义是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实际上也在从事革命活动,成为江浙革命的联络机关之一。特别强调军事体育的训练,如兵式体操、器械体操、夜行军等。1907年7月起义失败后学校被查封。
这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学校既是清末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地,也为资产阶级革命骨干人才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1.试论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答案:
1898年,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他提出:“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底,端其识趣……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也”;“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中学”最重要的是纲常伦理,“西学”则包括“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等“西政”,和“算绘矿医、声光化电”等“西艺”,张之洞提出“西学”包括“西政”,比之前的洋务派认识有所深化;但他所认识到的只是表面的一些制度和规章,和资产阶级革命所倡导的民主自由思想有着本质区别。做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即在坚守封建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律例和先进技术,作为维持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张之洞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具备,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体西用的思想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但其出发点仍然是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进步思潮的发展,终将为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