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视频课堂>>知识点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从200万年前开始,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华民族也由此发端。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虽然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最早的,但却是唯一从未中断、连绵不绝、传承至今的文明。而中华文明之所以历久不衰、灿烂辉煌,与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史前文化等密切相关。
中华大地很早就有人类存在和活动,人类的存在产生了教育活动,这也就是中国教育史的开端和中华文明的开端。
问题:你知道中华民族原始时期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吗?为什么原始社会具有教育平等性,而现代教育的公平性却时常遭到质疑呢?
教师解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据大量文物、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发现,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百几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大阶段。原始人群时期,社会发展极缓慢,原始人最初的生活极为艰难,需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利用简陋的工具向自然界进行不屑的争斗,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因而原始人类以群居方式生活。教育不仅是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且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教育的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相适应,教育的方式通常以口耳相传方式进行。这一时期人类的共同劳动,所有人的生活和教育处于平等地位;氏族公社从旧石器中期开始形成,中国原始社会进入氏族公社时期,至新石器时代达到鼎盛,一直延续到原始社会结束。这一时期主要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包括农业种植技术、农具的制造以及原始手工业。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农业开始萌芽。
现代社会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而史前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不存在特殊教育。另外,现代社会存在着生源不同,并且导致了学校的等级化。史前社会的教育内容与现代不同,教育方法也有不同。
如何认识原始社会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入本章“中国古代教育的创建”【知识讲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