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高行健(1940—),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江西赣州。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导演,法籍华人。1962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任中国国际书店翻译。1971——1974到干校劳动,后来在皖南山区农村中学任教。1975年回北京,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法文组组长。1977年调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散文《巴金在巴黎》,中篇小说《寒夜的星辰》。1981年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高行健早期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他与刘会远合作创作了《绝对信号》、《车站》等话剧,由北京人艺演出,引起轰动。后来他又写了《野人》,采用更多探索手法,更展现出艺术魄力和深邃的历史感。因其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想内涵而发生争议。他大量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突破了话剧传统的时间结构,拓宽了戏剧表现空间,探索新的戏剧观念包括舞台观念。《绝对信号》一剧,被列入“共和国50年十部戏剧”。1982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其代表作有《绝对信号》、《彼岸》、《车站》等。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提出了新的文学观,强调小说要揭示现代社会矛盾,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复杂的人性,尝试新的表现手法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争论。此外还出版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理论著作《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和戏剧作品集《高行健戏剧集》等,1985年法国世界文化交流中心在巴黎举办“高行健戏剧创作学术交流会”。1988年获首届“振兴话剧奖”优秀编剧奖。90年代定居法国,继续从事创作和绘画,出版小说《灵山》等。2000年10月,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文字寓意深刻,隐含禅理,现代意识强,题材非常丰富,表现形式无一重复。
刘会远(1948—),山东荣成人,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次子。曾任铁路文工团编剧,1982年,有刘会远参与的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戏剧《绝对信号》在首都剧场小剧场公演。1985年刘会远又创作了剧本《三宝闹深圳》,并被拍成电影。这是一部采用国际上最新流行的喜剧形式编导拍摄而成的影片,突破了大陆一般喜剧固有的模式,可称为一种“滑稽轻喜剧。”
通过以上介绍同学们已经对高行健有了简单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具体学习当时戏剧《绝对信号》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