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中国当代戏剧赏析(上)>>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军事题材戏剧的新突破



二、作品导读

剧本《霓虹灯下的哨兵》(九场,约5万字),由沈西蒙、漠雁、吕兴臣集体创作,沈西蒙执笔,发表于《剧本》1963年第2期。

主题意蕴:《霓虹灯下的哨兵》取材于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先进事迹,以上海解放初期至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故事背景,描写1949年5月至1950年10月中国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生活。剧本描写了人民解放军一个英雄连在刚解放的上海南京路上站岗,以陈喜为故事中心,他和特务曲曼丽、战友童阿男、女友春妮的矛盾构成贯穿全剧的敌、我、友三条线的冲突。以“腐蚀与反腐蚀”斗争为主线,以敌特妄图破坏上海市的盛大游园会为中心事件,描写我军某英雄连队在“冒险家的乐园”里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和潜伏的阶级敌人开展斗争的故事。

作品分析:剧作反映了连队由战争向和平环境的转折中出现的众多新问题:排长陈喜被南京路上的“香风”吹昏了头,冷落了前来连队探亲的妻子春妮;新战士童阿男弃离岗哨陪女同学去国际饭店吃喝,受到批评后又逃离连队;老战士赵大大闹情绪要求调离连队上前线打仗。剧作通过由连长鲁大成、指导员路华、炊事班长洪满堂三人组成的连队党支部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反映了解放初期上海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历史现实。陈喜等人终于在上级和家人的批评下彻底觉悟,一年以后,三排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新任务。一批成长起来的新战士接替了坚守南京路、保卫大上海的任务。在礼炮的轰鸣中,在亲人的簇拥中,三排解放军战士,唱着嘹亮的战歌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