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中国当代戏剧赏析(上)>>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第四种剧本”的艺术突破



边学边练

简析“第四种剧本”的内涵及其艺术特色。

教师解析:“第四种剧本”,得名于剧作家刘川的评论文章《第四种剧本——评〈布谷鸟又叫了〉》,指的是我国50年代中期(主要是1956、1957年)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剧作中,除去概念地表现工农兵生活的“三种剧本”(“工人剧本: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的斗争;农民剧本:入社和不入社的斗争;部队剧本:我军与敌人的军事斗争”)之外,涌现出来的“不属于上面三个框子的”另一种剧本。主要代表作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此外,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因其相似的创作倾向,也被看作是“第四种剧本”。其主要特征首先表现在题材的拓展上,除表现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之外,还描写工农于部、知识分子等的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感情生活等等;其次,突破当时话剧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的套子,代之以对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描写;第三,主题大多表现人民内部矛盾。“第四种剧本”是指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剧作家勇闯禁区,大胆干预生活,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成果,成为当时突破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的较为成功的作品。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布谷鸟又叫了》?

下面我们进入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