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问题一:简述舒婷诗歌创作的特色
回答:舒婷的创作在思想上有一个共同的主旋律,那就是如她自己所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她以极大的热忱关怀普通人的命运,对“人”的关切成了她诗歌创作的灵魂。
在艺术上,舒婷的创作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侧重揭示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矛盾,表现那一代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心路历程,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人的幽微、曲折的心理感情波动。舒婷的语言,流畅而又别致,特殊而又不失规范,情真意切,委婉深沉,塑造了一个既痛苦忧伤、又执着宁静的充满女性温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回答:①朦胧诗人普遍具有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忧患意识,对祖国民族有一种深沉的感情。比如舒婷,也和其他的朦胧诗人一样,往往通过诗歌比较自觉地把自己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广为人知的一首诗,诗人所表达的并不是那种浮泛、虚假的“爱国豪情”,而是从自己与祖国同命运、共忧患的角度写出了个人和民族之间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关系。②朦胧派诗人普遍具有现代意识,强调人的自我价值,主张表现自我。如舒婷《致橡树》一反传统爱情关系中的依附心理,表达出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现代爱情观念。
回答:感发就是感染兴发,一言以蔽之也即是“兴”。孔子讲到诗的时候曾经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兴”的本义为“起”,“起来”,引申为“举”,“发”。“诗,可以兴”,朱熹注说:“感发志意”,也即是说诗歌可以使欣赏者的精神感动奋发。孔子把“兴”摆在“兴、观、群、怨 ”的首位,表明孔子对“兴”这种作用的特别重视,在孔子看来,诗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人的精神从总体上起一种感发、净化、升华的作用,使人摆脱昏庸猥琐的境地,变为一个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朝气蓬勃的人。
回答:既然诗歌的首要作用是“可以兴”,既然真正优秀的诗歌,是带着强大的感发生命和感发力量的诗歌,是蕴含着足以使读者感染兴发的丰富潜能的诗歌;那么,一个好的读者,也必是一个善于发掘伟大作品中丰富潜能的读者,也必是一个心灵善感富于联想的读者;只有这样的读者,才可以在诗歌阅读的过程中,超越有限具体的作品和知识,体会到作者蕴藏其间的无限抽象的感发生命,享受到心灵感发的愉悦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