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练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散文:散文这一概念,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专指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括小品文、杂文、随笔、游记、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甚至书信、新闻通讯、演讲录、访谈录等等。

2.“真”的境界:艺术作品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作品,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深刻的思想力量;有助于人们追求真理,深刻地认识社会、历史和人生。

3.“善”的境界:艺术作品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作品,表现了艺术家丰富优美的情感世界、高尚的人格理想和积极的精神追求;从而以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读者以向善之心,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二、单选:

1.正确答案:B.杨朔

答案解析:杨朔的散文清新明澈,婉约含情,以浓郁的诗意著称于世,这正如作家所说的那样:“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因此答案选B。

2.正确答案:B.刘白羽

答案解析:刘白羽的散文给人以“雄浑绚烂,豪迈多气”的感觉,这和他文中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关。因此答案选B。

3.正确答案:C.邓拓

答案解析:老舍称赞邓拓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因此答案选C。

4.正确答案:A.秦牧

答案解析:秦牧说:“我的目的就是通过知识性和趣味性,加强艺术的感染力和思想的冲击力。”因此答案选A。

5.正确答案:C.《缘缘堂随笔》

答案解析:丰子恺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因此答案选C。

三、多选:

1.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杨朔(1913—1968),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小说家。1950年12月,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身份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写出大量战地报道,创作了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其散文代表作主要有《荔枝蜜》、《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铁骑兵》等,大多数出自《杨朔散文选》。故答案选AB。

2.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在60年代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散文,分别以抒情、写意和状物三个方向上的开拓性贡献,被永久地载入文学史册。因此答案选BCD。

四、简答:

谈谈你对“形散神不散”这一传统散文观念的认识

“形散神不散”这种传统的对于散文特点的概括,是并不科学甚至是有碍于散文的阅读和写作的。因为,若从狭义的角度,将“形散神不散”的“神”理解为主题思想、明确的立意、中心内容等等,那么,确有一类优秀散文是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明确的立意和充实的中心内容的,但也确有另一类优秀的散文是没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没有明确的立意和没有充实的中心内容的。这后一类的散文完全是一段鲜活生动的生命流程,最能体现散文之为“散”文的本质,它的特点不但不是“形散神不散”,而倒恰恰是形散“神”也散!从阅读和写作的难度来说,我们应从“形散神不散”的这一类散文入手学习,进而过渡到“形散神也散”的这一类散文。以上是就对“形散神不散”的“神”作出的狭义理解而言。若从广义的角度,将“形散神不散”的“神”理解为一种境界,那么,无论写什么和怎样写,境界是弥漫在字里行间的,“形散神不会散”;这样,“形散神不散”,也就失去了强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