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文学创作中一个亘古不衰的主题。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年到台湾,本文创作于1974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正如他所说,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分在里面,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要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听听那冷雨》在雄浑华丽的外表下,以微寒潮湿的春雨象征心情,并以雨声、雨景为引子,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回忆自己半生漂泊的经历,更包含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文中屡引古人诗词,以衬托出对故国河山与传统文化的追思之情。文中情绪多变,内容多变,既有横的地域感(怀乡、思乡、中国情),又有纵的历史感(中年人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古典美),更有纵横交错的现实感(渗透了对永恒的理想追求),都深蕴着苍凉与感伤。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的描写,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的形象,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通过以上介绍同学们已经初步介绍了余光中和其作品《听听那冷雨》,接下来让我们具体学习如何鉴赏散文的主题思想,从中探究其独特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