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练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方法上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采用“零度状态”的情感模式,客观冷静地呈现人类生存本相,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利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人物内心的精神力量被消解殆尽,他们生活在机械的生活潮流中,随波逐流是其主要的生活状态。作品强调心理化的“真实”,叙述细节上带有更多个性特征的感情色彩,代表作家作品有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人生》、刘恒的《狗日的粮食》等。

2.“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旨在促进我国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繁荣的正确方针——“双百”方针。同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中对“双百”方针进行了系统阐述。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该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陆定一还“自由”阐述为“双百”方针的应有之义:“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具体内容不是抽象的、无原则的,它是在全国人民政治思想上的一致性大大加强的情况下提出的,其核心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以迎接和顺应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双百”方针的提出完全符合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特点和规律,给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带来了勃勃生机,出现了“百花文学”时期,全面促进了文学艺术工作的蓬勃开展。

3.“学者散文”:在80和90年代散文创作中,有些作者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一些融会学者理性思考和个人感性表达的文章,这类随笔式的散文被称为学者散文或者文化散文。如金克木、张中行、余秋雨等。学者散文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中,不特别注重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通常会以较为知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感情厚度。

二、单选:

1.正确答案:A.王蒙

答案解析:《活动变人形》是中国作家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倪吾诚的儿子倪藻作为语言学家于1980年出访欧洲,拜访父亲当年的朋友开篇,回叙几十年人间抢桑和倪吾诚的一生经历,从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概括了数十年间中国的历史风云和社会变迁,反映了生活的形形色色及其本质的诸种矛盾,揭示了民族性格中的痼疾,以及长期以来积淀的陈腐观念。因此答案选A。

2.正确答案:B.巴金

答案解析:《怀念萧珊》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作者信笔所至,感人肺腑,因此答案选B。

3.正确答案:B.《天山牧歌》

答案解析: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祖国!光辉的十月》(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生活的赞歌》(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河西走廊行》(195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以及诗集《天山牧歌》,因此答案选B。

4.正确答案:B.秦仲义

答案解析:《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民族资本家形象是秦仲义,因此答案选B。

5.正确答案:C.《缘缘堂随笔》

答案解析:丰子恺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因此答案选C。

三、多选:

1.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陈奂生上城》《三里湾》《“锻炼锻炼”》为农村题材的小说,因此答案选ADE。

2.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顾城为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其代表作,因此答案选ABD。

四、简答:

郭小川诗作的总体特色:

(1)他事事处处以战士-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从现实社会重大的社会问题出发,选取题材,提出并回答革命者在不同革命阶段应有的精神状态、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

(2)在比较自觉探索诗艺术的时期,郭小川总是试图在诗中探求人生真谛。他善于将对人生、对事物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理性主题,这使他的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3)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都在他的诗中得以挥洒自如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