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信息>>教师简介


 

主要简介

吴景明(1974—),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校承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国现代小说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课程教学。研究方向:生态文化与文学;海外现当代文学研究。

学习工作简历:

1993年9月—1997年7月,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7年7月—1998年7月,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职务为讲师。

1998年9月—2001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1年9月—2007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讲师。

2003年9月—2007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7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9年12月—2011年6月,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刘中树教授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获人事部颁发的博士后证书。

2011年10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科研成果

项目:

1.《借鉴与反思:新时期欧美汉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B级,2013-2016年,项目主持人。

2.《生态文化视域中的“动物叙事”小说》,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D级,2011-2013年,项目主持人。

3.《新世纪底层叙事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B级,2012-2015年,第一参与人。

4.《现代化进程与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审美流变》,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C级,2011-2014年,第一参与人。

参与科研项目:(5项)

1.《现代化进程与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审美流变》,2011年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2.《“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研究》,2011年吉林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3.《文史哲复合型教师教育人才创新模式培养实验区——课程管理与评价体系创新研究》,2008年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4.《东北现代文学史论著》,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研究》,2006年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

著作:

1.《生态批评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2.《生态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版。

3.《沈从文散文经典:注释,导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2年4月版。

4.《沈从文短篇小说选 注解本》,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11年5月版。

5.《沈从文小说经典:注释,导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论文:

1.吴景明.从“形式先锋”“民间生存”到“社会现实”——余华小说创作转向论[J].当代文坛,2019(04):48-55.

2.吴景明,李忠阳.从民族国家拯救文学史:从民族国家范式到华语语系范式[J].文艺争鸣,2019(02):86-91.

3.吴景明,李忠阳.莫言小说的戏剧化书写及其审美表现[J].文艺争鸣,2018(09):173-177.

4.吴景明.话语变异的释谜者——陈晓明文学批评解读[J].文艺争鸣,2017(02):155-159.

5.吴景明,李忠阳.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大陆文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向[J].文艺争鸣,2016(03):103-108.

6.吴景明.《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接受历程与当代中国学术生态[J].文艺争鸣,2015(07):57-63.

7.吴景明.新世纪社会转型与底层写作、生态文学的兴起[J].当代文坛,2015(01):50-53.

8.吴景明.从争鸣立场到时代镜鉴——《文艺争鸣》学术主体意识的建构历程[J].当代文坛,2014(03):116-120.

9.吴景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废名小说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02):119-124.

10.吴景明.个体文学史写作的建构意义[J].文艺争鸣,2014(01):64-69+41.

11.张诗悦,吴景明.张笑天历史小说创作中历史、文学、现实的融合——以《太平天国》《权力野兽朱元璋》为例[J].文艺争鸣,2012(08):134-136.

12.吴景明.茅盾文学奖与当代文学史现场[J].文艺争鸣,2011(16):6-8.

13.吴景明.从“激情呐喊”到“诗意栖居”——生态文学的社会功用与诗性智慧[J].当代文坛,2011(03):9-12.

14《与大自然共生共存——新时期东北地域小说生态意识的演进》,《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  

15.《茅盾文学奖与当代文学史现场》,《文艺争鸣》,2011年10月

16.《中国生态文学步入后狼图腾时代》,《中国艺术报》,2011年7月

17.《乡村中国的另类书写——读<古炉>》,《光明日报》,2011年6月

18.《文艺批评怎能自说自话》,《光明日报》,2011年2月

19.《生态文学的社会功用与诗性智慧》,《当代文坛》,2011年5月

20.《<怀念狼>:人类生存困境的生态思考》,《文艺争鸣》,2011年2月

21.《生态论与新世纪美学的兴起》,《文艺争鸣》,2010年11月

22.《公木:“战士”诗人的爱国情怀》,《吉林日报》,2010年7月

23.《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内涵解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1月

24.《“良民宗教”的建构与推行》,《求索》,2010年12月

25.《中国当代生态童话简论》,《东北师大学报》,2010年10月

26.《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简论》,《学术界》,2009年11月

27.《生态文学的伦理文化诉求》,《当代文坛》,2009年7月

28.《守望大地——苇岸散文的生态意识》,《文艺争鸣》,2009年6月

29.《移民传奇与精神史诗——《闯关东》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电影文学》,2008年12月

30.《冯小刚贺岁电影十年求索(1997——2007)》,《当代文坛》,2008年9月

31.《生态危机与戏剧危机的双重探寻——中国当代生态戏剧简论》,《戏剧文学》,2008年8月

32.《奥林匹克山上的奇葩——“奥运电影”审美特征的文化阐释》,《电影文学》,2008年7月

33.《论新时期以来“自然主题”在文学场域中的嬗变》,《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7月

34.《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简论》,《文艺争鸣》,2007年4月

35.《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3月

获奖信息

1.著作《生态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十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特等奖。(2012年3月)

2.《“大地诗学”——新时期东北小说的生态意识》,2010年12月获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论文一等奖。

3.长春市人民政府第八批优秀青年大学毕业生奖(2009年11月23日《长春日报》;《长春新闻》公布)

4.《蒋锡金与中国现代文艺运动》,2008年12月获吉林省第九届长白山文艺奖(2004——2006)提名奖(《吉林日报》2008年10月20日第3版公布)。

5.《大学语文》网络课程获2008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网络课程获2008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7.《蒋锡金与中国现代文艺运动》获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第六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8.东北师范大学党委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7月)。

9.东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争先创优及先进性教育”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