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析出电位是指物质在阴极(或阳极)上产生迅速的、连续不断的电极反应而被还原(或氧化)析出时所需的最正(或最负)的电极电位。
2. 实际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
3. 极化作用的结果产生了过电位。
1. 答:分解电压:在电解时,能够使被电解物质在两电极上产生迅速、连续的电极反应,所需的最低外加电压。
只有当外加电压达到能克服此电解池的反电动势时,电解才能继续进行,i-U曲线上的电解电流才能随外加电压的增大显著上升。
2. 答:在控制电流电解分析中,由于电解电流大,并且基本恒定,因此电解效率高,分析速度快。但由于阴极电位不断负移,其它种离子也有可能沉积下来,所以选择性差。
由于控制阴极电位能有效的防止共存离子的干扰,因此选择性好。该法既可作定量测量,又可广泛地用作分离技术,常用于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的某一种离子的测定。
1. 解:(1)
=0.681V
=0.346 V
因此,Ag先析出。
(2)Ag析出完全时电位为:
=0.385 V
因此,Ag+和Cu2+可完全分离。阴极控制电位在0.385 V或0.385-0.346 V之间。
2. 解:
=0.307 V
=-0.166 V
因此,阴极上Cu先析出。
析出完全时,阴极电位为:
=0.337-+0
=0.159 V
因此,Cu和Sn可完全分离。所以,阴极电位控制在0.159 V或-0.166 ~0.159 V之间,即可完全分离Cu和Sn。
3. 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