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 应用类文体>>学习内容>>知识点一:应用文概述和书信




1.应用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文体都具有应用的色彩。这种应用性视角,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文学体裁的功能性视角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同文体的命名,具有某种重合性,只不过是认知的角度不同。

比如金振邦编著的《文章体裁辞典》(1995年修订版),收集了3000多种中外文章体裁。从特定视角认知的话,都可以看做是应用文。就其中的记叙文的一个“史传”门类的文体,可以说绝大多数属于今天认为的应用文。如下图的目录:

尤其到了新媒介时代,写作也将成为人们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离开了写作我们将无法生存。你看现在的年轻人,甚至包括中老年人,几乎在所有的空间和场合,都在点击手机屏幕,处理电子信息。几乎包罗万象的文本写作,都浓缩到了手机屏幕上,以及电脑界面。使用最广泛的微信通讯、qq交谈、电子银行账单处理、人们所见所闻的多媒体信息的共享、个人视频报道的制作、微信朋友圈的动态文字和图片等等,可以说是目不暇接、层出不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微信群的界面:

各种形态的文本铺天盖地,它开始侵蚀报刊、广播、电视的空间和天地。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电子化的应用文世界之中。可见,应用文在新媒介时代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2.书 信

一封完整书信通常包括:信封和书信主体两大部分。

①信封。包括收信人邮政编码、地址、姓名、称呼,写信人地址、邮政编码。信封的左上方写邮编和收信人地址,邮编数字要清晰,收信地址要写全称。信封中间写收信人姓名,还要写上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这是一种起码礼仪。对下辈可省略称呼。信封右下方写寄信人地址和邮编。字体大小顺序为收信人姓名和称呼,收信人地址,寄信人地址。如是挂号信还要加上寄信人姓名。如果是竖式信封,则文字竖写从右往左排列,格式参考横式书信。

②书信主体。包含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有时还有附言。有时问候语和祝语也可酌情省略,个别情况下也有省去称呼或署名、日期的。书信格式是书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写信者的语文修养和人格品位。我们常说“见信如面”就是这个意思。书信格式没有法定文件强行规定,它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反映了历来写信者的某种共识。

称呼:根据写信和收信人关系而定。对长辈一般不写其名,只写称呼。对平辈可比较随便,根据关系密切程度有不同写法,可写全名、全名加职称、单名等方式。对下辈则可直呼其名或辈分称呼。称呼前后有时需加上修饰语或同位语,前者如“尊敬的”、“亲爱的”等,后者如“先生”、“同志”、“主任”、“兄”等。称呼语顶格写在首行,后面加个冒号以引出正文,独立成段。称呼语顶格,是继承了古代书信“抬头”的传统,表示对写信对象的尊重。古人不但称呼抬头,就是行文中提到长辈时,也要把长辈的称呼另起行写在顶格。因此,称呼语顶格不仅是一个格式要求,更重要的是向收信人表示的一种礼仪。

问候:问候语是写信者表示的一种礼貌。它要根据双方语境来确定特定内容,不要千遍一律。可写“您好”、“近况如何”、“别来无恙”等。问候语写于称呼下一行,空两格,也独立成段,有时也可省略。

正文:这是书信主体。可分层次表述信件意图。这一部分文字可借鉴不同文体的结构方式来铺排成文。写法上有很大灵活性。格式上同其他文章相比没有特殊要求。

结语:也称祝颂语。正文写完后,向收信人表示敬意、祝愿、希望、勉励的话语。结语要根据语境写得优雅得体,不要不看对象千遍一律写“此致、敬礼”。它一般分为两截,前半截“祝你”、“敬颂”、“顺致”等可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后半截另起一行顶格写“安康”、“秋安”、“教祺”等,加上惊叹号。有时也有把两截合而为一,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要防止犯“双重祝语”的毛病,即写完了“顺致 安好”,紧接着再写“祝你身体健康”。

具名:写信人署名。可写姓名全称,也可只写名字或表明与收信人关系的词语。有的应在署名前标明和收信人之间的关系,如“学生”、“儿”、“愚兄”、“同学”、“弟”等。一般写于距结语下几行的右下方。

日期:标明写信时间。这是对信件内容的时间定位,可提高信件的文献价值。写于具名下一行的正下方。可以写年月日,也可以仅写月日。有时忘记写时间,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是胡耀邦同志写给华罗庚同志的一封信:

罗庚同志:

你三月二十二号给我的信,几天前我就看过了。因为忙于应付其它的事情,没有及时回信,非常抱歉。

你信上谈到的许多看法是很对的,我已经把你的信转给了方毅、李昌、卢嘉锡同志,请他们重视你的这些见解。

至于你谈到你今后工作的过重打算,我倒有点不放心.几十年来,你给予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东西,毕竟超过了自然界赋予你的东西.如果自然界能宽限你更多的日子,我希望你能把你一生为科学而奋斗的动人经历,以回忆录的形式写下来,留给年轻人.你那些被劫走失散的手稿中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和创见,能不能夹在其中叙述呢?完成了它,我认为就是你在科学上的超额贡献了.

科学的门路非常广阔,但科研工夫必须非常坚实.我们这些门外汉并不反对有些同志继续作纯理论性的研究,去探索还没有为人类认识的新领域、新原理.但我们希望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推向前进。

我没有看过圣经.前些天偶然看到一本小册子上引用了它上面的一个故事:古代巴比伦人决心建造一座造天塔.这件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使这些梦想上天的人内部不和,在如何建造通天塔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结果,使这件事成了泡影。

现在,中国人接过了巴比伦人没有实现的理想。那个愚弄巴比伦人的上帝又不存在了。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们能不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为这个工程而英勇献身呢?如果能,我以为,它的成功,是可以计日而就的。

写长了,有机会再面谈。

祝你

近安!

胡耀邦

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

这封信写得非常得体。信的开头,首先对信的迟复表示歉意。然后是信的正文,回答对方的问题,表述自己的想法,想要说的话说完后就自然结束,表示对对方的祝愿。用语也适宜,全文用的都是商议、探讨的口吻。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