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记叙类文体>>本章练习-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倒叙,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方法。所谓“倒”,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的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行文就从倒回到顺,这时仍按时间顺序写。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第一人称叙述,文章中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的笔法。作者以“我”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作、所感。但第一人称的“我”所指称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指作者自己。这种叙述人称的优点是,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不足的是它在反映生活的广度上受到一定限制。

第三人称叙述,以局外人的视点来进行叙述的笔法。作者往往站在第三者的旁观立场,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优点是,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时空的限制,因而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缺点是缺乏第一人称叙述的真切感,不易抒发作者和人物的内在情感。

2.参考答案:叙述的人称就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作者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而人称是指人物的一般代称,如你、我、他。两者之间不能一一对应。 第二人称叙述事实上不存在。叙述中出现的第二人称,只是对文中人物的称谓而已,因为作者不可能 站在“你们”或“你”的立场上叙述。

3.参考答案:客观事物的存在状况和发展变化,一般来说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叙述要素。这些叙述因素的交代明白,对于所叙述的客观事物在时空中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为了使读者对所叙述对象有具体、全面、清楚的了解,就必须把叙述要素交代清楚。叙述因素的交代不能形成固定模式,而要根据叙述要求灵活掌握。有的可以直接交代,如消息和通讯开头的导语;有的可以侧面间接说明,如小说中通过人物对话来交代人物和事件;有的要素甚至可以省略,如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叙述。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

记叙文是指那些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章。它是和议论文、说明文相并列的一个类的文体总称。

从文章的社会功能来看,这类文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侧重于有实用价值的记叙文体,比如,消息、通讯、人物传记等,另一类是偏重于审美价值的记叙文体,如抒情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故事等。另外还有兼有两类价值的文章,比如游记和记人、叙事类散文。

记叙文以具体的景观、物相、人物活动或事件过程为表现对象。作者对这些对象性质、意义的表述,总要以对于它们各种具体特征的感性体验为基础,而不能直接采用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内容上的个性化和文字表述上的具体和形象性,应是这类文章一个主要的写作要求。

除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也是记叙文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它们或是用以表达客观描述中 的主观感受因素,或是用作注释、交代的文字。相对记叙、描写来说,其他表现手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一般都是辅助、从属的手段,既不能喧宾夺主,也很难完全脱离叙述、描述而单独作用。

记叙文的种类繁多。无论在日常的工作事务中,还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人们都能经常使用这类文体。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叙述和描写又可以说是写好任何类型文章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