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一章>>文本学习>>知识点四

第十一章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知识点四:价格调整及价格变动反应


一、企业主动调整价格

(一)降低价格

降低价格往往会挑起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但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考虑降价:

1.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造成产品积压,一些其他的营销手段已经无法扩大销售,只好降价竞销。

2.企业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保住市场份额而降低价格。例如美国的汽车照相机等行业,由于日本竞争者的产品质量较高,价格较低,使其丧失了市场,面对这种情况,美国的一些企业不得不降价。国内市场也是如此,1996年长虹彩电降价30%,TCL曾试图保持原价,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差异,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来应付,但终因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强而未能见效,也不得不采取了降价策略。

3.企业的成本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有条件降低价格以控制市场。

另外,当经济不景气、产品销售困难时,企业也可以考虑降价。但降价策略也有一定的风险:降价能提高市场占有率,能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偏爱,但当市场上出现了价格更低的竞争品,消费者的兴趣就会转移;降价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所以企业打算降价时应权衡利弊,认真考虑企业目前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生产能力、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价格水平与销售量的关系、市场占有率与利润的关系等等。降价后,还应对其他营销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营销组合的配置更加完善。

(二)提高价格

提高价格虽然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但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企业就应该提价:

1.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企业成本提高,这是导致企业提价的一个重要原因。货币贬值造成物价普遍上涨,企业成本增加,生产效率却不能相应提高,这将导致利润下降,企业不得不提高价格。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常采用下列方法来调整价格,以应付通货膨胀:

(1)延缓报价 即企业暂时不确定最后价格,等到完工或交货时再确定价格。一些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如建筑业和重型设备制造业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2)在合同中注明随时调价的条款 即企业在合同中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可按某种价格指数来调整价格。

(3)对产品和服务分别定价,产品价格不变,将以前的某些免费服务项目改为收费服务,这样,原产品价格实际上是提高了。

(4)取消获利低的产品。

(5)缩小报价单位 如某乳品厂生产的袋装奶粉原价每袋9.20元,当原料向上调价后,该厂保持售价不变,而把原来500g一袋改为400g。

(6)减少产品功能,降低产品质量 但这种做法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影响企业形象。

2.企业产品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其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价格能有效地抑制过旺的需求,并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是企业提价的另一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提价的方法有:取消价格折扣;在产品大类中增加价格较高的种类;把价格提高。企业提高价格时,为了减少消费者的不满,应通过各种传媒作好宣传解释,争取他们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因产品提价而产生的困难。

二、消费者对企业调价的反应

企业无论提价或降价,这种行为必然影响到消费者、竞争者、经销商和供应商,而且,也会引起政府的关注。这里,首先分析消费者对企业变价的反应。

(一)消费者对企业降价的反应

企业降价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增加销售,但下面的种种反应却使结果适得其反,企业应密切关注。

1.该种产品的样式老了,将会被新型产品所替代;

2.该种产品有某些缺陷,销售不畅;

3.企业资金紧张,难以继续经营下去;

4.价格还要进一步下跌,等待购买;

5.该种产品的质量下降了。

(二)消费者对企业提价的反应

从理论上来讲,企业提价通常会抑制销售。但现实中由于客观环境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消费者对企业提价有如下的理解,反而使产品旺销。

1.该种产品很畅销,不赶快买就买不到了;

2.该种产品有特殊的价值;

3.如果现在不买,价格还会再涨。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价值高低不同的产品价格的反应有所不同。对于那些价值高、经常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较敏感;对于那些价值低、不经常购买的商品,即使提价,购买者也不太注意。此外,购买者虽然关心产品价格变动,但是通常更关心取得、使用和维修产品的总费用。因此,如果卖主能使消费者相信某种产品取得、使用和维修的总费用较低,那么,它就可以把这种产品的价格定得比竞争者高,取得较多的利润。

三、竞争者对企业调价的反应

企业在考虑调整价格时,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而且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当某一行业中企业数目很少,并提供同质的产品,且购买者颇具辨别力与商品知识时,竞争者的反应就愈显强烈。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另一种是面对几个竞争对手。假设企业只面对一个竞争对手,那么竞争者对企业调价的反应可从两个方面加以了解。一是假设竞争者以常规方式对调价做出反应,这种情况,其反应是可以分析预测的;二是竞争者把每一次价格变动都当作是新的挑战,并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掌握当时对手的利益是什么,企业必须调查研究竞争对手目前的财务状况,以及近来的销售形式和生产能力情况,顾客忠诚情况以及企业目标等。如果竞争者的企业目标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它就有可能随着本企业的产品价格变动而调整价格;如果竞争者的企业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它就会采取其他对策,如增加广告预算、加强促销或者改进产品质量、调整渠道等。总之,企业在实施价格调整时,必须善于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来源,分析判断出竞争对手的意图,以便采取适当的对策。如果企业面对着若干个竞争者,在调价时就必须估计每一个竞争者的可能反应。如果所有竞争者的反应相似,企业就可以集中力量只分析典型的竞争者;如果各个竞争者在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及营销目标等重要问题上有所不同,那么他们对本企业调价的反应也会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分别对各个竞争者进行分析;如果某些竞争者随着本企业的价格调整而变价,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预料其他的竞争者也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