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平衡、不灵活

2.选择性态度、情绪反应

3.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4.1879年

5.个性

6.情绪情感

7.心理特征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客观性原则是拽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3.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4.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5.气质是个体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三、简答题

1.主要的遗忘现象与规律有: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②识记材料性质对遗忘有明显的影响。—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材料也不易遗忘;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同无意义材料相比,遗忘要缓慢得多。③过度学习(即超过或达到记忆程度之后的学习)对遗忘有影响。④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对遗忘有明显影响。⑤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有明显影响,实验表明,两端要比中间记忆效果好。⑥遗忘还受情绪与动机的影响。一般来说,同样重要或强度的刺激,处在愉快情绪状态则记亿效果好,反之记忆效果差。

2.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3.首先解释能力的含义,然后说明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在群体间,也表现在个体间。

能力类型上的差异是指能力中的各种成分在构成方式上的不同: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和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人的能力有大小,各种能力都有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如在全人口中智商呈正态分布,即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而大多数人属于中常;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是个体能力的表现在时间早晚上存在差异,能力早期表现叫人才早熟,也叫早慧,中年成才,能力晚期表现叫“大器晚成”。

4. 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言语,即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不出声的自问自答的言语形式。内部言语没有自己特殊的语法结构,它同外部言语一样,遵循相同的语法规则,不过它有不同于外部言语的特点:第一,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第二,内部言语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第三,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有较快的速度。

5.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四、论述题

1.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与学校常规,对唤起有意注意也起重要作用。②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活动会生动有趣。在教学环境方面,要防止干扰刺激分散注意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讲授内容要科学、新颖、系统、生动,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洁流畅,适时呈现教具,用感性形象吸引学生,教学方式的变化、灵活、启迪性等课堂教学艺术,都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无意注意。③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有助学生注意的集中、稳定与持久。

2.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包含两类特质: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行为倾向。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它主要决定人的行为方式,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

另外,阿尔波特又把个人特质按照它们对人格的影响和意义的不同,划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枢纽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①枢纽特质,这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影响个体一切行为的性质,几乎渗透到个人全部生活的所有方面。使所有的行为都反映出它的影响。②核心特质,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它决定一类行为,但不是所有行为。③次要特质,它不是人格的主要成分,也不太受人注目,对于描述一个人来说显得并不十分重要,在人的行为中渗透得极少,只在特殊场合下才出现的行为倾向,是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独特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