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四章>>知识讲解>>你问我答


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问题一: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回答:

1)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2)指向功能,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


问题二:试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回答: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

1)生理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

2)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保护、有秩序、能免除焦虑和恐惧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4)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人在生活中变得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相反,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这五种需要是人最基本的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或部分满足低级需要。


问题三: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回答: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

1)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形曲线关系。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工作效率都会降低。

2)耶克斯—道德森定律指出,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问题四: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回答:

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因素。

三维归因模式: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能力为内控的、稳定的归因;任务难度为外控的、稳定的归因;努力为内控的、不稳定的归因;运气为外控的不稳定的归因。

如果一个新的结果和过去的结果不同,人们一般会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的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具体来说,如果将成就行为归因为不稳定因素,人们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不一致;如果归因为稳定因素,人们就会预期结果可能与上一次一致。

归因会使人们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在成功时会感到满意自豪,在失败时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不论成功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进入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