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四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四

第十四章  动机



知识点四 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本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弗洛伊德、麦独孤。

驱力理论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驱力有两种,来自机体内部的原始驱力和通过条件作用而获得的驱力。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P=D×H(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

诱因理论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K,诱因),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唤醒理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不太高,也不太低。

需要层次理论必须先满足基本需要,然后才会激活高层需要。该层次依次为: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成就需要,指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动机,它深受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成就动机可与绩效目标或学习目标联系在一起;也可反映内在的(为自身的原因)或外在的(为外在的奖励)动机。

认知学派经常谈到“目标”,即通过社会性学习建立的,有价值的结果。期望——效价理论认为,动机是人们对结果赋予的价值和他们认为能获得结果的可能程度的联合函数。目标设定理论提出,意识目标调节人的多数行为,尤其是工作任务。

饥饿的葡萄糖理论认为,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下降导致饥饿,葡萄糖水平与胰岛素分泌的变化有关。肠胃壁及其它消化系统的感觉对饥饿动机也有影响。根据身体生理自律的观点,人的体重在某一标准内会自行调节,这种理论称为定点论。



接下来我们进入归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