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练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3.心境是一种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D 5.C 6.A 7.C 8.D 9.D 10.C 11.B


三、填空题

1.需要 态度体验

2.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四、简答题

1.情绪和情感虽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但是二者之间有如下区别;①从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与需要角度来看。情绪一般是和机体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②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态度体验。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特有的,刚出生的新生儿及婴儿并未产生情感,它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逐渐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③从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来看,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特点,而情感是与稳定的社会事件的内容密切相关的,从多方面感受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种持久的、稳定的态度体验。④情绪冲动外露,情感深沉隐含。

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从二者联系来看:①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与基础,人有了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才可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②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全部认识过程都和情绪、情感相联系,认识不仅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也是影响、控制、调节情绪情感的重要因素。人对客观对象及环境的认知比较、判断和评价不同,其情绪状态与行为也不一样。③情绪、情感也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对人的认识产生动力或阻力性作用。从二者区别来看:①认识过程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特点和内部运动规律,而情绪、情感过程则是反映了主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识过程是通过具体形象、动作或抽象方式等,来反映客观对象;情绪、情感是通过态度体验来反映主客体间的关系,机体变化明显。③认识过程的随意性较强,可以随意开始或停止某种认识,情绪、情感只有通道认识活动,才具有某些随意的性质。

3.心境有如下特点:①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②心境体验持续时间较长,少则数日,长则数年;③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如人逢喜事精神爽,似乎会使各种事物部感染上“快乐的色彩”。引起心境的原因有:①生活中的一般事件的刺激作用,如工作顺利或失误,人际关系好或不好都可引起不同心境。②带有一般性的感情色彩的表象再现回忆能导致心境发生;③人体生物节律,即体力、智力、情绪的最佳状态呈周期性变化对心境产生影响;④对心境具有决定件影响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的心境悲观与快乐虽受自然环境与条件的影响,但主要起作用的是让会条件和人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

4.激情有如下持点:①激情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类似狂风暴雨般的情绪,如狂喜、暴怒、惊恐等;②持续时间很短暂,发作之后、很快停止或减缓;③指向与定向性较明显,激情通常是针对某个对象而爆发的。激情产生的原出有:①生活中的重要的或重大的事件发生,如信仰破坏、亲人死亡或极端喜悦的事出现;②与自己的意向或愿望相对立而引起的心理冲突;③过度的抑制或兴奋可能导致激情产生;④超强刺激降低了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因而对皮下中枢控制减弱、皮下情绪中枢强烈兴奋的结果。


五、论述题

1.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百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人的积极性发挥,工作与学习效率的提高;不良的心境会妨碍工作、妨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良好心境是人的个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心境养成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良好心境的基础;②宽广的胸怀、眼光远大,有助于养成良好心境;③增强生活适应能力,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④培养幽默感和恢谐心理,有助于人们缓和情绪的冲突和紧张;⑤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⑥学会协调人际关系,提供好的人际环境。⑦养成广泛而深刻的兴趣爱好,对生活充满情趣,有事业心,忠诚并热爱自己的工作;⑧注意心理卫生和保健,保持心理平衡等是养成良好心境的心理条件。

2.控制激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激情爆发之前,有意识用理智来控制,做到“三思而后行”,用“宽容忍让”的方法或“计数方法”,来缓和激情作用;②在激情爆发之中,控制某些粗鲁动作,用言语劝告宽息,并采取合理释放、适当转移、艺术升华、自慰(甜柠檬心理或酸葡萄心理)或自控方法都有控制激情的作用;③平时多加强思想修养和自我克制的意志力的锻炼。养成涵养谦逊的品质,办事既热情又稳重.冷静地处理矛盾,有良好品德、就能有效控制激情,防止过火的行为发生。

3.高尚情操的培养和不良情绪的调适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怎样进行: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良好的情绪情感倾向性提供个人意识倾向的基础;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③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良情绪的调运适。第一,要矫正学生头脑中产生消极情感的那些错误的或半糊涂的观念;第二,不应简单禁止,应用疏导方法,辅导学生以适度节制和合理释放、升华等方法消除不良情绪的纷扰,减少其心理压力和紧张度;第三,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的逆反与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第四,应加强正面教育.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第五,应辅导学生热爱生活,主动社交,积极活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从而获得心理上的乐趣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