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四

第十章  语言



知识点四 语言生成


1.语言生成的形式

语言生成者亦称为“说话者”。语言生成的形式有三种:口语表达;打手势语;书写文字。

2.语言生成遵循的原则

每当说话者产生话语时,必须要考虑到话语所针对的是不同的听众,听众的背景、经验、知识不同,生成语言的内容与方式也不同,即话语要面向听众来设计。

遵循一项原则——合作原则:

说话者所提供的信息恰如所需那样多——数量原则;

尽量让所说的话正确——质量原则;

前言后语相关联——关系原则;

采用简洁、有序的说话方式,避免出现模糊和歧义——方式原则。

贯彻合作原则的重要前提是说话者对听者可能知道和可能理解东西的准确预期,它基于三种因素:

团体成员身份的一致;

前后语言所指内容一致(语言同现);

说话者与听者面对同一情境(物理同现);

3.结论

在信息交流的语言生成的层面上,说话者的说话内容与方式完全依赖受话者。

4.语言生成的过程

语言生成的研究既关心人说什么(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选择说什么),也关心信息产生经历的过程。

语言生成的过程即语言组织、计划,能通过口误现象分析语言生成中的“组织计划”机制。

计划有三种:

(1)选择符合思想的语词(易出现语义相似语词混淆);

(2)所选词放入话语的正确位置(易出现词序颠倒);

(3)用语音组成所想说的词(易出现相近语音,四声);

研究发现:与口误导致的非词相比,口误导致的真词更多,由此认为人的认知过程能够觉察与修订语言产生中潜在的错误。

接下来我们进入归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