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加工-语义加工比知觉加工效果好;精细加工比复述加工效果好;有意编码比自动编码效果好。
动态存贮-受个人经验、认知图式、需要状态的影响。
线索提取-情境一致性记忆提取和状态一致性记忆提取效果好于两者非一致性记忆提取。
实验:在实验中,依次向被试呈现60个属于多种范畴(蔬菜、动物、姓名、手工业等)的单词,如,克劳斯、菠菜、斑马、钳工、前外一周跳、牙医、香菜、蟾蜍等。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记住并写出单词。结果发现被试复核单词的顺序与呈现时随机顺序完全不同,是将单词进行了归类。显然被试不是被动的记忆刻录者,是主动归类者。如果不允许使用这种自发的归类能力,记忆能力就会变差。
归类与概念
记忆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将许多相似的个体经验整合在一起,形成更简约的内心管理的集合,这一过程称为归类,它是构成智慧生物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归类后形成范畴的心理表征称为概念,即概念是范畴的心理表征。范畴有不同的领域,如客体、行动、特征、关系、具体与抽象等不同领域,决定了概念的类型。
原型与成员
内心最典型的概念形象称为原型(prototype)。原型产生于对范畴成员的所有体验,因此每次当遇到一个范畴新成员时,原型就会发生轻微的变化。范畴成员与原型的匹配程度影响提取速度。
等级与基础水平
概念通常组织为有层次的概念系统,其中在某个层次水平上人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与思考,这一水平称为基础水平。
图式(schemas)
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和知识群,但它并不包括人所有不同体验的每一个细节。
所有这些记忆结构都是为解释新信息提供预期和背景。
记忆的使用,随使用信息目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表明:目击者对于所看到信息的记忆很容易被事后信息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