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个体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遗忘就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3.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研究出的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它反映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4.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5.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因此答案选D。
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头脑中呈现的景象属于表象,因此答案选C。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因此答案选B。
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提取性障碍,因此答案选C。
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这种现象属于单一抑制,因此答案选C。
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骄兵必败属于因果关系,属于因果联想,因此答案选D。
7.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开卷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再认的能力,因此答案选C。
8.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研究出的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它反映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答案选A。
9.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短时记忆的时间是在一分钟内,因此答案选B。
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个组块,因此是5到9个,因此答案选D。
1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数学公式属于逻辑问题,因此是逻辑记忆,因此答案选B。
1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因此答案选A。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记”(识记和保持)和“忆”(再认或回忆)的完整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输入与编码、信息储存和信息提取三个有序而完整的过程。
2.主要的遗忘现象与规律有: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②识记材料性质对遗忘有明显的影响。—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材料也不易遗忘;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同无意义材料相比,遗忘要缓慢得多。③过度学习(即超过或达到记忆程度之后的学习)对遗忘有影响。④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对遗忘有明显影响。⑤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有明显影响,实验表明,两端要比中间记忆效果好。⑥遗忘还受情绪与动机的影响。一般来说,同样重要或强度的刺激,处在愉快情绪状态则记亿效果好,反之记忆效果差。
3.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沙科特将七种出现记忆错误的现象,形象地称为“记忆七宗罪”。
1).健忘-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
遗忘曲线揭示了无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对于有意义材料,遗忘速率变缓:有意义材料、动作技能、情绪记忆。
对人越有生存意义的信息,遗忘进程越缓。
2).分心-注意力的松懈会导致遗忘
在记忆的编码或提取阶段,注意力分心而导致忘记事情。如钥匙放错了地方,或忘记了纪念日。
3).阻塞-干扰会导致遗忘
“舌尖现象”(TOT)
材料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干扰,如: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
材料在性质上的干扰,如:性质越相似,干扰越大;没有意义的信息比有意义的信息易被干扰。
引发强烈情绪的事件易成干扰源,干扰记忆的编码与提取。
4).错认-置于错误背景下的记忆
似曾相识
来源记忆错误(如:将记忆内容没有准确地与时间、地点结合起来,形成记忆混乱。)
5).暗示-外部线索会扭曲或创造记忆
实验表明:目击者回答观看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措词,如:回答两汽车相撞的速度,“重重撞击”比“碰撞”速度高25%。
影响目击者回忆准确性因素-如果事先提醒质询会产生记忆偏差,则记忆受措词影响程度变小;随时间的流逝,记忆会逐渐消退,因此更容易受到误导信息的影响;记忆每次提取以后,都会被重建,这会增加产生错误的几率;目击者的年龄很重要,小孩和65岁以上老人易受误导信息影响;对记忆正确性的自信与记忆真实性无关。
6).偏差-信念,态度和意见会扭曲记忆
期望偏差
自我一致性偏差
7).纠缠-当我们无法忘记
一些令人不快的回忆挥之不去,抑郁症患者无法停止悲伤的回忆,恐惧症患者头脑中总是闪现恐惧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