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七章  注意



知识点一 注意的一般概述


一、注意的内涵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例如,一个人在剧院里看戏,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舞台上演员的台词、动作、表情、服饰,而忽略了剧场里的观众。对前者他看得清、记得牢,而对后者只能留下非常模糊的印象,甚至看完了戏,还不知他邻座的观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例如,医生在做复杂的外科手术时,他的注意高度集中在病人的病患部位和自己的手术动作上,与手术无关的其他人和物,便排除在他的意识中心之外。如果说,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那么,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这时候,他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二)注意和意识

一方面,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假如把人脑比喻为一台电视机的话,注意就是对电视节目进行选择的过程,而意识则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内容。注意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面什么东西不可以。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Baars,1997)。在人们将注意集中于特定事物或活动时,或注意将一定事物“推”入到意识中心时,通常包含了无意识的过程。人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所要注意的活动或对象,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选择并不是有意识的,而是由刺激和事件本身引起的,是一个无意识过程。

另一方面,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晰。人从睡眠到觉醒、再到注意,其意识状态分别处在不同的水平上。睡眠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人在睡眠时,他意识不到自己的活动或外部的刺激,或不能清晰地意识到。从睡眠进入觉醒以后,人开始能意识到外部的刺激和自己的活动,并且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但是,即使人在觉醒状态下,也不能意识到所有的外部刺激、事件和自己的行为,而只能意识到其中的一部分。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因此,对于注意指向的内容,人的意识比较清晰和紧张。

总之,在注意条件下,意识与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特定的对象,从而使意识内容或对象清晰明确,意识过程紧张有序,并使个体的行为活动受到意识的控制,而进入注意的具体过程则可能是无意识的,即有时包含了无意识过程。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例如,人在注视一个物体或倾听某种声音时,他们的感觉器官常常朝向所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注意时,人的血液循环和呼吸都可能出现变化,如肢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呼与吸的时间比例发生变化:吸气变短,而呼气相对延长等;当注意高度集中时,还常常伴随某些特殊的表情动作,如托住下颌、凝神远望、眼光似乎呆滞在某处等。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以作为研究注意的客观指标。但是,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当人的视线落在某个物体上时,他的注意可能指向完全不同的物体。在课堂上,学生可能用眼睛盯住教师,装出—副认真听讲的样子。而实际上,他的注意全然不在教师讲课的内容上,面指向与教学无关的其他事物。可见,只用注意的外部表现来说明一个人的注意状态,有时可能引向错误的结论。

三、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周围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刺激,这些刺激有的对人很重要,有的对人不那么重要,有的毫无意义,甚至会干扰当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人要正常地生活与工作,就必须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这是注意的基本功能。注意对信息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人的需要、兴趣、情感,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在注意指向某个对象之前,或有意识地加工某种输入的信息之前(前注意阶段),某些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就已开始了。但这些过程并不能取代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这时被选定的对象或信息居于意识的中心,非常清晰,人们容易对它作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有入认为,人对外界输人信息的精细加工及整合作用都是发生在注意状态下。在前注意状态下,人们只能对事物的个别特征进行初步加工;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对个别特征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物体(Treisman,1988,1992)。

负启动(negative priming)现象揭示了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复杂作用。研究负启动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图5-3),首先给被试呈现两个不同颜色的字母(启动刺激),要求被试识别其中一个字母(目标字母),而忽略另外一个字母(忽略字母)。然后紧接着呈现探测刺激,也是两个不同颜色的字母。在目标重复启动条件中,启动刺激中的目标字母与探测刺激中的目标字母是一致的;在忽略重复条件中,启动刺激中的忽略字母与探测刺激中的目标字母是一致的;在控制条件中,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没有任何关系。研究表明,在目标重复条件下识别探测刺激的目标字母比在控制条件下的字母要快,而在忽略重复条件下,识别目标字母则比识别控制条件下的字母要慢(Milliken等,1997)。前者是启动效应,后者是负启动效应。

对负启动效应的一般解释是:在对启动刺激进行加工时,注意在对目标字母进行选择和识别的同时,抑制了忽略字母的激活(Neill,1977;Tipper,1985)。不过也有人认为,负启动效应的原因是当探测刺激中的目标字母在启动刺激中未被注意时,二者在呈现时间上的区别性降低,因此使被试产生混淆,从而影响对该日标字母的识别(Milliken等,1997)。

注意不仅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成各种行为的重要条件。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目的,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总之,注意保证了人对事物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和进行更可控有序的行为。这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和实际工作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

四、注意的分类

1. 按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三种: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2. 按注意的主要作用分: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

3. 按注意加工阶段分:前注意加工阶段和注意加工阶段。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注意的一般概述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点二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