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双耳分听的实验过程。
结合本章相关知识,与身边的同学进行双耳分听的实验并讨论,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在结合实际和亲身体验的氛围下掌握选择性注意的内容和本章的学习内容。
1、与同学们讨论注意的几种主要类型,并举例论证。
2、进行双耳分听实验。
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实验分析报告。
分析样例
实验发现:
在一项实验中,彻里(Cherry,1953)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当原来使用的英文材料改用法文或德文呈现时,或者将课文颠倒时,被试也很少能够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1960年,格雷(Gray)等人在一项实验中,通过耳机给被试两耳依次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ob-2-tive;右耳:6-jec-9。要求被试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作出报告。结果发现,被试的报告既不是ob-2-tive和6-jec-9,也不是ob-6,2-jec,tive-9,而是objective。格雷的实验证明,来自非追随耳的部分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
教师分析:双耳分听实验属于选择性注意的范畴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例如,在双耳分听实验中,用耳机分别向被试的双耳呈现不同的声音刺激,要求被试注意其中一耳的刺激,而忽略另一耳的刺激。用这种方法考察的就是选择性注意。对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如何有效地选择一类刺激而忽略另一类刺激,选择的具体过程等等。
二、注意的选择功能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注意的选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这些理论解释了注意的选择作用的实质,以及人脑对信息的选择究竟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哪个阶段上。
1.过滤器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持(Broadbent,1958)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虑器理论(filter theory)。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布罗德本特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当人们往瓶内灌水时,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而另一部分水由于瓶颈狭小,通道容量有限,而留在瓶外了。这种理论有时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衰减理论
过滤器理论得到了某些实验事实的支持,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论并不完善。例如,在双耳分听的研究中,有研究发现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Gray,1960)。
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特瑞斯曼(Treisman,1964)提出了衰减理论(attentition theory)。衰减理论主张,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特瑞斯曼的理论与布罗德本特的理论对过滤装置的具体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两种理论又有共同的地方:①两种理论有相同的出发点,即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因此,对外来的信息必须经过过滤或衰减装置加以调节;②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等人(Deutsch et,al.,1963)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另外一种观点:后期选择理论,后由诺曼(Normen 1968)加以完善。这种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沦或记忆选择理论。
4.多阶段选择理论
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及后期选择理论都假设,注意的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这意味着信息加上系统是非常刻板的。约翰斯顿等人(Johnston&Heinz,1978)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上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多阶段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两个主要假设是:①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上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②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由于强调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