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第六章  意识



知识点二 睡眠与梦


1. 睡眠与昼夜节律

睡眠世界曾经是精神分析学者、预言家、诗人、画家和通灵者的专属领域,因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研究领域。科学研究认为,将睡眠可以理解为自然生理周期。

所有生物都受到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昼夜节律。对周期性节律控制是由“生物钟”负责。生物钟调节着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体温、激素活动的涨落。虽然我们不清楚生物钟是怎样工作的,但是知道生物钟位于下丘脑内的视交叉上核,这些细胞群接受来自眼睛的信息,所以对昼夜交替的变化特别敏感。从生物学的视角来看,清醒和睡眠的周期变化是另一种昼夜节律。

对多数人来说,睡眠—清醒的周期要比昼夜节律长,约为25小时。但在日常状态中,人每天会根据光照和习惯的例行活动来调整睡眠—清醒的周期。

任何与人的生物钟不合拍的活动都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和行为。如经常性“倒班”工作,开夜车,跨时区飞行的“时差反应”困倦和疲劳。

时差反应是因为体内昼夜节律被新的时区环境所扰乱,就必须动用能量和资源去适应环境。长期处于这一情况,就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一天的时间变长比变短,更容易被人所适应。所以向东飞行比向西飞行时差反应更为严重。

2. 睡眠阶段与睡眠周期性行为模式

人在睡眠时,大约每90分钟会进入一个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这一阶段伯眼球在眼皮下面快速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中断。睡眠中两个快速眼动睡眠期之间的阶段称为非快速动眼睡眠(non-REM)。

研究人员分别在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两个阶段叫醒被试,要求报告当时的心理活动。来自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报告显示,在这一阶段人们头脑中往往只有日常的事件或根本没有任何心理活动。而来自快速动眼睡眠的报告却显示,头脑中充满了奇异的生动景象—-梦境内容。

发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身体其它部位的随意肌却动弹不得,称为“睡眠麻痹”。

另外,研究发现,说梦话和梦游不是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中发生的,而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最深阶段发生的。

当大脑处于清醒与警觉状态时,脑电波为β波,14-30赫兹,波幅较小。

安静和休息时,脑电波为α波,8-13赫兹,波幅稍大。

睡眠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δ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

依脑电图(EEG)的变化,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

①出现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约10分钟,处于浅睡阶段。

②偶尔会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约20分钟,较难唤醒。

③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 波,有时也会出现睡眠锭。约40分钟。

④深度睡眠阶段,以大多数△波出现为标志。

快速眼动睡眠

前四个睡眠阶段之后进入的一个阶段。此时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 δ 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眼球移动,伴随梦境。第一次持续5-10分钟,相隔90分钟后,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长于第一次。周期性循环中,三、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清醒和警觉时: beta wave(>14Hz)

阶段1: theta wave(3-7Hz)

阶段2: 纺锤波、K合成体

阶段3和4: delta wave(<1Hz)

REM

自主活动增加(血压、脉搏、呼吸);有梦伴随;但身体不动(肌肉放松)。

3.睡眠的功能

(1)机体功能恢复说

使工作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以休正和恢复。睡眠是必要的。

(2)睡眠的生态说

生态学理论认为,睡眠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机制。由于睡眠可使动物在黑夜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在不便寻找食物、配偶的时间里保存能量。随着生物进化,睡眠演变为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一个中性环节,是正常脑功能变化的一部分。

4.梦的成因

梦的基本事实:

①所有人都要做梦。

②梦的持续时间与人的感觉是一致的。

③外界刺激可进入梦境中(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④目前无证据支持梦能够预测未来。

⑤也无证据支持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表达。

理论:

(1)弗洛伊德的解释(1900)

①梦境表达的是被压抑、被伪装起来无意识欲望的象征。

②回忆、报告出来的内容是显性梦境;表面的背后是隐性梦境。

③梦的解析就是从显性梦境回溯到隐性梦境。

(2)霍布森的“激活——整合模型”(1988)

①脑干发出神经冲动,刺激脑的皮层区域。

②每90分钟自动发生,并保持30分钟的激活。

③激活与记忆相联系的前脑和皮层区域。

④发放是随机的,无逻辑联系。

概要:梦的本质是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一种认知观点

梦境将个体知觉和行为经验、新旧记忆联系起来重新整合,所以,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加工功能。(如创造发明)但缺乏支持性证据。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睡眠与梦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点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