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回答:
传统观点中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整体反映。而在认知观点中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加工过程。知觉的加工方式是自动化的加工,知觉的加工的策略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知觉的目的是对客体的意义形成稳定心理表征。其特点:(1)对象是完整的和稳定的;(2)有序的组织和解释过程;(3)无需意志努力的自动化加工;知觉过程有三阶段:感觉阶段,接受物理信号并转化为神经冲动和感觉经验;知觉组织阶段,它依赖过去经验、当前感觉输入以及知觉框架中刺激信息的智力计算完成;辨认与识别阶段,赋予知觉以意义,回答“是什么”与“可做什么”。
知觉分类
(1)以知觉时主导作用的感官来划分:视、听、触、嗅、味
(2)以知觉时意识的参与程度来划分:阈上和阈下
(3)以知觉时对象的性质来划分: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4)以知觉时认识事物的主要特性来划分: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比如双眼视差;时间知觉
回答:
时间视觉是人知觉到事物的连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知觉的内容主要是对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知觉,分别对时间分辨、对持续时间估量、对时间确认。时间知觉是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计时工具的校正。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主要有: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人的兴趣与情绪。
回答:
运动知觉产生依赖于网像运动系统和头-眼运动系统。主要分为真动和似动两种。
(1)真正运动知觉-真动是运动知觉依赖于对象的运动速度,研究表明:中国人在看2米距离时,下阈0.66毫米/秒,上阈605.2毫米/秒;韦伯系数是0.2。人还具有生物运动知觉能力,即人依据身体运动各节点的变化状态,可判定人的运动速度和属性。运动知觉能力是可训练的。
(2)虚假的运动知觉-似动,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将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运动,称为似动。主要分为动景运动、诱导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
回答:
错觉是指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研究错觉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了解人类是如何判断外界信息的知觉机制提供了窗口。错觉是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它表明知觉系统并不能完美地完成从近距刺激复原远距刺激。研究错觉,可提供知觉是如何获得外界准确信息的知识。无一种理论可解释所有错觉,意味着错觉产生并不是仅仅依赖一种过程或机制,而是不同来源的因素作用的结果。一种是视觉的-视网膜的结构因素;另一种是皮层的决策和过去经验的认知因素。两因素相互独立。
错觉主要分为: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和几何图形错觉四种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的可解释所有错觉。意味着错觉产生并不是仅仅依赖一种过程或机制,而是不同来源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视觉的视网膜的结构因素;另一方面是皮层的决策和过去经验的认知因素。两因素相互独立,共同作用。
回答:
视觉是人类和其它动物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感觉,也是心理学研究成果最多的感觉道。眼睛对可见光部分电磁波敏感,视网膜里,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聚焦到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对光强弱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视锥细胞对特定波长的色光敏感,产生心理上的色彩体验。不同波长的光感受性不同,光谱光效率曲线在明视和暗视下存在位移即出现浦肯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