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第五章  知觉



知识点二 知觉的组织规则


1.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

接近律-相近的元素易被组织在一起

相似律-最相似的元素易被组织在一起

对称律-对称的元素易被组织成图形

线条朝向-同一朝向的元素易被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原则-当元素在视野中移动时,相似的运动或趋势易被组织在一起。  

封闭性-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另外人也有将不完整图形看成完整图形的强烈倾向。

典型现象: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在一片同质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称主观轮廓。

2.大小-距离关系不变假设

a=A/D, a指视网膜投影大小,A为知觉物体的大小,D为知觉物体与眼睛距离;前一个因素为物理量,后两个因素为心理量。

当网膜投影一定时,则知觉物体大小与知觉物体至眼睛的距离关系不变。

3.深度知觉的规则

4.运动知觉与时间知觉的组织规则

时间知觉

概念:人知觉到事物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知觉的内容:对时序、时距和时间点知觉,分别对时间分辨、对持续时间估量、对时间确认。

时间知觉的线索: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计时工具的校正。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人的兴趣与情绪。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产生依赖于网像运动系统和头-眼运动系统。

真正运动知觉-真动

运动知觉依赖于对象的运动速度,研究表明:中国人在看2米距离时, 下阈0.66毫米/秒,上阈605.2毫米/秒;韦伯系数是0.2。

人还具有生物运动知觉能力,即人依据身体运动各节点的变化状态, 可判定人的运动速度和属性。

运动知觉能力是可训练的。

虚假的运动知觉-似动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将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运动,称为似动。

动景运动 诱导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运动知觉的一般线索:(1)视网膜成像增大或减小的速度,提供了人接近或远离物体的速度信息。(2)人的视觉系统有将较大的、包围图形做为一个较小的、被包围的图形的参照框架,如诱导运动等。(3)视野中不同位置的光点以4-5次/秒的频率交替出现形成最捷径的光点移动,称似动现象。

对深度的解释依赖于很多关于距离的不同信息来源——深度线索。单眼视觉线索(物理线索)、双眼视觉线索(双眼视差)、非视觉线索(生理线索)。

知觉系统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知觉对象的稳定,不随客观条件或感觉影象的变化而改变,称知觉恒常性,有大小、亮度、形状、颜色、方向等恒常性。

5.影响知觉的因素:情境、期望、语言提示、定势、注意等。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知觉的组织规则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点三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