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第四章  感觉



知识点三 描述性心理感觉现象


1.感觉阈限与感受性

人感觉到一个刺激存在,刺激必备一定的物理能量,这种最小物理能量称为这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它的操作定义为觉察概率为50%时的剌激值。一般认为,感觉阈限反映感受性大小。

绝对感觉阈限及操作定义

感觉反应偏差—影响阈限测量的非感觉特性因素作用。

信号检测论(SDT)—一种分辨技术

前置假设:两个阶段—最初的感觉过程和随后的决策构成感觉觉察。

两阶段各自独立。

评价方法:基于概率论和推断统计学,分辨感受性与主观反应偏差的系统。

差别阈限

辨别两种刺激之间差异的强度最小差异量,称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

2.心理物理函数

(1)韦伯定律:k=ΔI/I

感觉道不同,K值不同;

K值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

ΔI/I是恒定常数,表明差别感觉能力的稳定性;

(2)对数定律:S=k㏒I+C

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增长。

(3)幂定律:S=kIb

说明:①以上定律的适用范围为中等刺激强度

②建立了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数学模型

韦伯定律

对数定律

幂定律

3.感觉的相互作用

(1)某一感觉通道受到刺激而引起另一感觉通道产生感觉或感受性发生变化,如感觉对比。

(2)感觉补偿

(3)联觉

温度觉实验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描述性心理感觉现象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点四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