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七宗罪

1.健忘——消退的记忆会导致遗忘
    记忆似乎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虽然没有人直接观察到人类记忆痕迹的消退和消失,但是有许多可以用来推测的证据直指记忆稍纵即逝(transience)这个特点,即长期记忆不是永恒的,这是记忆“七宗罪”中的第一宗罪。
    不过,有些记忆并没有严格地遵循经典遗忘曲线。比如,即便在没有练习的情况下,运动技巧也能在程序性记忆中完好地保存,就像你不会忘记怎么骑自行车一样。某些伴有强烈情绪,特别容易记忆的经历也是如此,如会导致“闪光灯记忆”的事件或一些儿时的事件。显然,“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这个假设并没有准确描述我们所有记忆。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一些看似已经被遗忘了的记忆并没有完全消退,而只是暂时遗失罢了。
2.分心——注意力的松懈会导致遗忘
    当你把车钥匙放错地方的时候,或当你忘记纪念日的时候,你多是因为分心(absent-mindedness),是由于你将注意力移到其他事情上,进而导致记忆提取失败。在忘记纪念日的例子里,注意力问题出在记忆提取阶段,你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吸引你的事情上而忽略了即将来到的纪念日。至于忘记汽车钥匙放在哪里,注意力的分散则很可能发生在起初的记忆编码阶段,即你没有注意钥匙放在哪里了。在大学生中,记忆过程中的分心通常是由于学习时听音乐或看电视而造成的。
3.阻塞——干扰会导致遗忘
    如果你曾经有过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的经历,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会注意到记忆的下一宗罪。当你要相继学习两个互相影响的事物时,比如刚刚上完英语课接着上法语课,这个问题就容易发生。总之,当信息互相干扰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一段记忆成为读取另一段记忆的障碍时,就会发生阻塞(blocking)问题。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干扰呢?主要有3个原因:
    (1)学习的信息彼此之间越相似,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干扰就越大。所以,英语课与法语课远比心理学课和统计学课更容易互相干扰。
    (2)没有意义的信息比有意义的信息更容易被干扰。由于长期记忆是根据意义来进行组织的,所以,记住密码锁的密码往往要比记住新闻简报更难。
    (3)引发强烈情绪的事件是造成干扰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你昨夜与恋人分手了,那么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很可能听不进老师都在讲什么内容。
如果你要改掉旧习惯,养成新习惯的话,也往往会碰到干扰问题,比如你已经习惯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但现在要你使用另一种文字处理软件。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更多了,不过干扰理论将它们归为两大类: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前摄干扰
    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是指旧记忆打断新记忆的形成。比如,当你搬到新家以后,你依然会习惯到原先摆放的位置去寻找东西,即便在新的意思,所以在前摄干扰过程中,旧记忆随着时间向前发生作用,阻塞新信息形成记忆。
倒摄干扰
    倒摄干扰(retroactive interference)是指新信息阻碍了旧记忆的读取。“retro-”是“向后”的意思,所以在倒摄干扰过程中,新信息向着时间流逝的反方向作用,阻碍旧记忆的读取。比如,你原本开手动档的车,后来开了自动档的车。你再开手动档车的时就可能会忘记使用离合器。也就是说,近期的经历会倒摄干扰你读取旧记忆的能力。
序列位置效应
    在另一个阻塞的例子中,你也许会注意到,诗歌或词汇表的最初和最末部分要比当中的部分更加好记,这是由于中部的内容受到了来自两端的干扰。总之,首因效应是指一个序列中的第一项相对比较容易记忆的现象,而近因效应是指序列中最近接触的项比较难以忘记的现象。将两者结合起来,便得出了序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在你接连遇见一些人的时候,这一效应就发挥作用了:你往往不会忘记最先或最后遇见的人的姓名,而当中遇见的人叫什么则没有那么好记(当然,前提是其他条件相同,如名字的普通程度、外表的独特程度和他们的人格)。
4.错认——置于错误背景下的记忆
    我们先前所讨论的记忆三种罪过都让记忆变得无法读取。不过,有时候记忆是可以被读取的,但是却与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人关联在一起。沙克特把这叫做错认(misattribution)。这是由于长期记忆在读取的时候需要重建的特点所决定的。
    错认会导致人们错把别人的想法当成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听到一个想法,并将其记下,当他忘记想法出处的时候,这种错认就会发生。正如一些文章的作者常把他人的观点和文字当成自己文章的内容,无意的剽窃就是因为错认造成的。
    另一种错认能够让人们想起一些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在一个实验中,被试被要求记住一些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词语,比如门、杯子、窗玻璃、遮光窗帘、壁架、窗台、房子、户外、窗帘、房屋构造、景色、微风、窗框、屏风和百叶窗。后来,有许多被试在回忆的时候认为“窗户”也在这些词中,但其实这组词中根本没有这个词语。这一结果再次说明,背景线索对决定记忆内容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也证明了人们是多么倾向于根据意义来创造和提取记忆。
5.暗示——外部线索会扭曲或创造记忆
    暗示也能够扭曲或创造记忆,这一点对于司法实践非常重要。警察和律师会询问目击证人,而他们也许会有意无意地暗示有关案件的某些事实,这会改变目击证人的证词。对于记忆易受暗示(suggestibility)影响的担忧促使伊丽莎白.罗夫特斯和约翰.帕尔莫(John Palmer)着手调查在哪些情况下目击证人的记忆会被扭曲。
记忆扭曲
    在罗夫特斯和帕尔莫的一个经典研究中,被试首先观看一段两车相撞的电影。随后,实验者要求被试估计两车的行驶速度有多快。这些目击者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措辞。一半的被试被问及:“当两车重重撞击(smashed)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分别有多快?”而另一半被试则被问及:“当两车碰撞(hit)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速度分别有多快?”结果,前者的估计要比后者高出25%。由于误导信息而造成的记忆扭曲现象叫做误导信息效应(misinformation effect)罗夫特斯和帕尔莫的研究显示,回忆时的外部线索和暗示可以扭曲和修饰记忆。记忆甚至可以在不被意识到的情况下,以相似的方式被凭空创造出来。我们会给你看如何做到这一点。
编造的记忆
    为了创造出完全错误的记忆,伊丽莎白.罗夫特斯及其同事们和一些大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并得知了他们的孩子儿时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在实验中,学生会被要求回忆是否发生过这些事情。实验者还往这一事件列表中添加了一些可行但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比如在购物中心走失,在婚礼上不小心把酒杯里的酒倒出来,在迪斯尼公园遇到兔八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兔八哥不是迪斯尼卡通人物),或者在生日聚会上有小丑前来助兴。许多学生在经过数日的回忆之后声称,他们回忆起了那些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所有这一切只需要一点点可信的暗示就能办到。
影响目击者回忆正确性的因素
    紧随这些研究之后又出现了许多关注目击者回忆正确性的研究。以下是研究发现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1)如果事先提醒人们质询会创造记忆偏差,人们的记忆受到问题措辞的影响程度就会变小。
    (2)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来的记忆会逐渐消退,因此会更加容易受到误导信息的影响。
    (3)记忆每次被读取以后,都会被重建,然后再存人长期记忆之中(就像字处理文档每次打开进行修改以后又被保存),这会增加产生错误的几率。
    (4)目击者的年龄很重要:小孩和65岁以上的老人在回忆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误导信息的影响。
    (5)对记忆正确性的自信与真实的正确性无关。其实,被错误信息误导的人会相信那些他们自认为正确的错误信息。
6.偏差——信念,态度和意见会扭曲记忆
    沙克特把记忆的第六宗罪叫做偏差,即个人的信念、态度和经历对于记忆的影响。家庭中许多有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争吵正是因为偏见而变得难以解决的。当然,看到别人身上的问题总比看清楚自己的问题要来得容易。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两种微妙的记忆偏差。
期望偏差
    假如你是参加某项实验诸多被试中的一个。在实验中,你会阅读一个有关鲍勃和玛吉的故事,这两个人就要结婚了。故事中提到鲍勃不想要孩子,他很担心玛吉一旦知道他的态度以后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当鲍勃最终把他的想法告诉玛吉的时候,玛吉非常震惊,因为她非常想要孩子。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以后,实验人员告诉你鲍勃和玛吉最后结婚了。而另一组被试则被告知,他们最终分手了。你觉得这两组被试都能准确记忆这个故事吗?
    在上述实验中,第一组被试听到的结局出乎他们意料,因为鲍勃和玛吉虽然在是否要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但是他们还是结婚了。实验显示,这一组被试对于这个故事的记忆产生了许多错误。不过,他们的错误是说得通的,因为他们的记忆虽然犯了错,但这一错误能够让故事的结局符合他们的期望。比如,一个被试“记得”鲍勃和玛吉虽然意见不一,但是他们的爱情可以克服这些差异。另一个被试则“记得”他们互相妥协,决定领养一个孩子。这种期望偏差(expectancy bias)源于我们的潜意识希望记忆中的事与我们的期望保持一致的倾向。
自我一致偏差
    人们憎恶不一致的想法,即便自欺欺人也在所不惜。沙克特把这叫做自我一致偏差(self-consistency bias)比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人们对于政治候选人支持的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人们的一致性并没有自己记得的那样高。另一项研究显示,人们对于一些议题所持态度的真实一致性要比他们记得的要低,这类议题包括女性平等、对于少数族群的援助以及大麻的合法化。
   自我一致偏差不仅出现在有关态度和信念的记忆中,而且还出现在情绪性记忆中。在本章先前的内容中,我们已经看到,心境可以影响我们读取哪类记忆。不过在这里,我们更加关心的是情绪是如何扭曲我们记忆的。比如,一项研究对恋人进行了调查。每一对恋人接受了两次采访,之间间隔两个月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恋人的记忆会因为这段时间恋爱关系的发展状况而被扭曲。那些关系发展良好的恋人所记得的,对彼此最初进行的评价要好于真实情况,反之亦然。在上述这些实验中,无论这些实验是与态度、信念和意见相关也好,还是与情绪有关也罢,我们的偏差都成为了某种歪曲的镜子,记忆在镜中的像都被扭曲了。
7.纠缠——当我们无法忘记
    记忆的第七宗罪是纠缠(persistence),这一罪过说明记忆系统有时太过有效了,特别是当被记忆的事件伴有强烈消极情绪的时候。其实,一些令人不快的回忆在头脑中挥之不去正是某些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抑郁症患者总是无法停止反复回忆生活中的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相似地,恐惧症患者的头脑中总是闪现着有关蛇、狗、人群、蜘蛛或闪电的恐怖记忆。
所有这一切都再一次说明情绪在记忆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神经学科学家相信,情绪是通过加强那些保留记忆的突触变化来做到这一点的。
记忆¨七宗罪”的优点
    丹尼尔·沙克特认为,虽然记忆的“七宗罪”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其实这些都是记忆系统的适应性特征所具有的副产品。所以,虽然记忆转瞬即逝会让正在参加考试的学生抓狂,但实际上,这一特点能够防止记忆系统被不再需要的信息所淹没。相似地,阻塞这一特点也可以被视为只允许最相关的信息(与当下线索关联最为密切的信息)进入头脑的过程。这一特点能够防止大量不想要的,以及干扰性的记忆涌人头脑。
    而心不在焉则是转移注意力这一有用能力的副产品。相似地,正是由于我们的记忆系统是为处理意义、舍弃细节而设计的,所以才会产生错误归因、偏差和易受暗示这些过错。(否则,我们的记忆系统就会像计算机的存储介质一样,堆积了一堆缺乏理解的信息。)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纠缠这一过错其实反映出记忆系统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记忆系统会对那些伴有强烈情绪(尤其是恐惧)的经历做出特别迅速的反应。总之,我们的记忆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千万年来为人类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提供了便利,记忆的“七宗罪”只是这些适应性特点的副产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