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适应。暗适应(dark adaptation)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例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人电影院,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发生暗适应过程。开始时觉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研究发现,视网膜上的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都参与暗适应过程,但作用的大小及起作用的阶段,两者是不同的。从暗适应曲线(图4-8)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暗适应的最初7分钟~10分钟内,感觉阈限骤降,而感受性骤升。在这以后,暗适应曲线改变方向,感受性继续上升,出现所谓棒锥裂(rod-cone break)。如果在进行暗适应实验时,将红光投射在网膜上,由于红光只使锥体细胞活动,而不能使棒体细胞活动,因此,只有锥体细胞参与暗适应过程,棒锥裂就没有了。可见,早期的暗适应是由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共同完成的。以后,锥体细胞完成暗适应过程,只有棒体细胞继续起作用。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继续提高了。
明适应。明适应(bright adaptation)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很短暂。在一秒钟的时间内,由明适应引起的阈限值上升,就已很明显。在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当我们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时,开始觉得光线耀眼,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