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尚心理科学 提高公众心理科学素养
    近些年,心理学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人们期望了解心理学、利用心理学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指导学习与工作的愿望普遍增强,然而,由于心理科学知识在公众中普及程度不够以及公众对掌握心理学方式存在一些不正确认识,经常把常识等同于心理学。再加上一些人为了商业利益趁机宣扬非心理学观点和伪心理学内容,混淆了人们心理科学的视野。人们对心理科学知识与非心理学内容分辩不十分清晰,时常误解和错用心理学,给学习和工作带来不便甚至危害。在我们对2800名公众做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在一些非心理学观点,如“幼儿早期教育是知识教育”、“人的笔迹预示性格”、“血型与性格有关”、“左利手的人比右利手的人更聪明”、“人类只利用了大脑的10%,剩余90%有待开发”等问题上,认为是错误观点的人数不足40%。一些幼儿家长在这些非心理学观点的影响下,将小学知识搬到学前教育中、或强行改变右利手孩子的写字习惯、或试图通过参加书法学习班来塑造孩子的性格,这些做法无端地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更影响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公众心理科学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公众提供正确、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正本清源,弘扬心理科学。
    第一,努力提高公众心理科学素养,首要任务是崇尚心理科学精神,树立心理科学观念。
    公众心理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崇尚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审视各种心理现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10年底对外发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提升明显,但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科学素养提升缓慢。分析认为,主要源于长期以来我们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过程的教育重视不够。在公众心理科学素养上,这一问题同样存在。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许多人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归结为个人感受、经验总结、形成理论,而将心理学研究方法确定为科学实验的人数不足20%。应当说,缺乏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正确认识,是导致公众轻信非心理学观点的重要原因。
    第二,加大心理科学普及宣传的力度,形成崇尚心理科学的社会氛围。
    目前,普及宣传心理科学知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公众对获取心理学知识的方式存在认识误区。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得,许多人都能讲几句与心理学有关的道理。有文化的人更是觉得自己懂得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很简单,只要认识字,看几本书,而不需要经过心理科学的系统训练和心理学专业人士的讲解,就懂得心理学。其实,许多人谈论的心理学,更多的是个人生活感受和阅历体验所形成的世俗经验,它与心理科学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二是面向公众的心理学读物的科学性不强。现在国内每年出版有关心理学的图书和期刊有上百种,除一些心理学专著教材和专业期刊外,相当一部分图书宣扬的是非科学或前科学的内容。有些心理学工作者为公众撰写的心理生活指导用书缺少严格的科学研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些媒体更是常常推出一些所谓的心理测验量表,其测验结果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已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近些年加大了心理科学普及宣传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一批高质量的心理科学普及读物,出台一些鼓励心理学工作者积极参加心理科学普及工作的政策,倡导心理学工作者走向社会,为公众讲解和宣传心理科学知识。出版部门也加强了普及性心理学读物的审查力度,努力为公众提供科学严谨的心理学图书。应当说,关注公众心理生活,崇尚心理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第三,扩大心理科学技术的生活应用领域,增强公众运用心理科学技术的意识。
    心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心理科学技术,如心理测量技术、心理生活指导技术、心理咨询与诊断技术和心理健康辅导技术等。目前,在我国公众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这些技术的意识普遍不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公众不了解心理科学技术,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很少想到求助心理学来帮助解决;二是操作这些技术人员要求是心理学专业人士,一般人难以胜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心理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心理学工作者在中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学技术应用现实生活的良好事例,客观上扩大了心理学在中小学生中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一些高校采用“职业倾向测量”技术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职业规划,许多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心理学的实践价值。实际上,心理科学技术可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比如说,提高人们记忆效果的记忆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术、帮助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测量技术等,很好地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同时,扩大心理科学技术应用领域也是普及心理科学知识良好的宣传工具。今后,心理学工作者应积极将心理科学技术推广到生活各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心理科学的社会影响,增强公众运用心理科学技术的意识,为提高公众心理科学素养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第四,将心理科学普及宣传纳入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工作中,提升公众整体科学素养。
    心理科学素养是公众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近些年逐步提高,增强公众心理科学素养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今后的任务与措施和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应当说,《纲要》的实施也是我国开展心理科学普及宣传工作的号令,心理学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心理科学普及宣传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大心理科学普及宣传中的人力投入。充分利用心理学贴近生活、人人感知的学科优势,将心理科学知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公众在生活中感受到心理科学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和方便。相信随着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为计划的实施,公众心理科学素养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心理学的学科分支
    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可将心理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学科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应用学科主要有:教育(教学、学习、教师)、临床咨询(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与组织(人事、劳动、健康、组织、广告、消费、)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不同的“心理学”。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在心理学中,它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 律,以及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在普通 心理学范围内还包括感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言语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意志心理学、个性心理 学等等、普通心理学为各分支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普通心理学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学科。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各种感觉系统的机制、学习 日期: 日期 和记忆、动机和情绪等各种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以及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等。这些研究对揭示心理现象和它的物质本体—神经过程的关系,科学地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进而指导临床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的心理学叫比较 心理学。它将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进行比较,从比较中确定它们的联系相差别。比较心理学还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具体 形式。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揭示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为 教育和培养学生服务。教育心理学包括德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科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等。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心理学问题,为人的保健事业服务。它包括 病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药理心理学、护士心理学、心理健康咨询学、心理治疗学等分支学科。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它研究社会认知 、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感情、团体心理(如民族心理、阶级心理、小团体人际关系心理等)以及时尚、风俗、舆论、流言 等社会心理现象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将心理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有:西方心理学史、中国心理学史、心理学理论体系等;实证研究主要有:实验心理学、认知神经科等。

 
心理学史话
 

冯特


http://student.zjzk.cn/course_ware/zjxlx/images/psychologist/index5.jpg

冯特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不仅首先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布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还创建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冯特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他生于德国巴登邦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就养成了一种好学深思的习惯。年青时代的冯特对生理学和哲学颇感兴趣,所从事的学习和研究都是这两方面的。至1874年冯特到苏黎世大学担任哲学教授时,他的学术兴趣已由生理学转向心理学。1875年,他到莱比锡大学任哲学教授,长达40多年,致力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著述工作,并于1879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正是这个实验室的建立宣布了科学心理学建立。他19岁进入杜平根大学,第二年秋转入海海德堡大学继续学习医学和哲学。1856年春,冯特到柏林大学跟当时被称为“生理学之父”的约翰内斯·缪勒学习和研究生理学,同年返回海德堡大学,先后获取医学、哲学两个博士学位。1857年任该校生理学讲师。1858年后他任著名的生理学教授赫尔姆霍兹的助手十余年,协助指导学生做肌肉收缩和神经冲动传导的实验。此时,冯特开始研究生理心理学。1862年开设“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后改为“生理心理学” ) 讲座。到1864年升任副教授。此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都慕名前来学习。1881年,他创办了心理学专门刊物《哲学研究》,并于1903年改名为《心理学研究》。1889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他于1920年去世,终年89岁。
    冯特学识渊博、著述颇丰。他的著作有近500种,而且涉及面广,除心理学外,还有生理学、物理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和宗教学等方面的著作。可以说,冯特兼物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于一身,但正如他的学生铁钦纳所说的:“冯特的全部思想集中于心理学”,他最大的贡献也在心理学。
    冯特主要心理学著作有: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58——1862)
    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表达了他的实验心理学的思想。这本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纲要》常一起被视为促进实验心理学诞生的著作。
    《关于人类与动物心灵的演讲录》(1863)
    如果说《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是冯特革新实验心理学的构想和创建实验心理学的行动纲领,那么此书就是他构想初步成型的实验心理学的系统著作,是一部“生理学家未加点缀的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
    在这本书里,冯特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心理学成果,还详细地阐述了各种心理过程以及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生理解剖,是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表现。它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成体系的心理学专著,曾被美国的卡特尔誉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书”。
    《心理学大纲》(1896)
    在这本书里冯特明确地阐述了他的心理学体系,提出了“情感三度说”,引起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至1911年,此书已修订十次重印五次。
    《民族心理学》(1900——1920)
    本书是冯特用历史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社会心理学专著,是他生命最后20年的主要心血。它名义上称之为“民族心理学”,而实际上则是一部关于语言、艺术、神话、宗教、风俗、法律、道德等多卷本的社会心理学,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舒尔茨指出:该书的意义“远比冯特民族心理学中所写的内容重要,因为它把新心理科学分成了实验和社会的两部分”。
    冯特的心理学体系是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的统一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以个人意识过程为对象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2)以人类共同生活为基础的高级精神过程为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虽然冯特本人认为他的以人文科学定向的民族心理学是和他的个体心理学同等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实际上,就他的心理学体系及其对以后心理学史发展的影响而言,更重要的是他的以自然科学定向的个体心理学体系。

铁钦纳


    铁钦纳是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实际建立者。他是一位颇有魅力的人,他生于英国,他的职业和个人性格是德国式的,却在美国康内尔大学度过了他学术上最丰产的年月。铁钦纳一生性格刚毅、治学严谨,曾任美国心理学会名誉会员、国际心理学会会员等。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大纲》、《实验心理学》、《心理学教科书》等。

http://student.zjzk.cn/course_ware/zjxlx/images/psychologist/Tichner.jpg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1867—1927)

    铁钦纳生于一个财富不多的老式的家庭中。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奖学金,继续接受教育。他先是进麦文学院,然后到牛津大学学了四年哲学和古典文学,到了第五年,成了生理学研究助手。几个月以后,铁钦纳又到美国教心理学,指导新康内尔大学实验室, 他那时是25岁,那以后一直留在康内尔大学进行教学和研究活动。
    就在牛津大学时,铁钦纳已经对冯特的新心理学感兴趣,他像追寻麦加圣地那样来到莱比锡,跟冯特学习了两年。这两年的学习与生活,决定了铁钦纳在心理学上的前途,决定了他许多未来学生的前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多年来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更有意思的是,铁钦纳受冯特的影响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包括他的心理学体系、观点、研究方法、教学方式,甚至他的独断的性格和举止风度都酷似冯特。

    虽然铁钦纳很少见到冯特,但冯特却给铁钦纳留下美好的印象,铁钦纳成为冯特十分热心的信奉者,象任何宗教新教徒那样具有一种热忱和观点狭隘的特征。如凯斯特所说的:信徒比他们的主子更狂热;他们把自己献给主子的思想体系,年年辛苦地劳动,认为这个体系同他们的荣誉有关系;他们跟对立面斗,不能忍受自己所信奉的体系是错的这样一种想法。科学家献身于自己的理论就象政治家或神学家献身于他们的教义一样,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且,铁钦纳在很多方面都很像他的老师,包括留胡子的样子、独断的性格、以及十分注重形式的演说。铁钦纳常被描绘成始终如一地穿着学者礼服上教室、每次讲课都有显著成果的人。授课事宜由助手们在铁钦纳亲自监督下精心地准备妥当;他的职员与低级教员都要出席他所有的讲课,他们从一扇门进去,坐在前排的座位上。而铁钦纳教授从另一扇门进来,此门直接通向讲台。课后教职员同研究生一起严肃地讨论讲课。
    铁钦纳在康乃尔大学任职期间,扩建了心理实验室,增添了许多仪器设备,培养了54名心理学博士。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美国各大学心理学系的系主任和知名学者。在后来的年月中,他的研究几乎全由他的学生进行。通过对他的学生研究工作的指导,他的体系观点达到成熟。罗贝克曾评论道:“铁钦纳建立了一座象牙塔,他坐在塔硕上,指点着认为唯一堪称为科学心理学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铁钦纳自己的作品很少,事实上,他有许多文章、评论以及他自己写的和翻译的书。1910年左右,铁钦纳曾开始撰写能详细说明其体系观点的书。不幸的是这部著作没有完成,只是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了一些章节,并于铁钦纳逝世以后的1929年在一本书中加以重印。在他生命的最后十至十五年期间,著作减少了,60岁时死于脑瘤。
    他的书目提要中列了216篇文章和评论,以及一些书。当然,铁钦纳还翻译了他的老师的书;当他翻完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第三版时,他发现冯特已写完了一个新版本。于是铁钦纳翻译该书第四版,结果又获悉不知疲倦的冯特已出了第五版 !铁钦纳于1896年写了《心理学纲要》,1898年写了《心理学入门》,1901年至1905年写了四卷的《实验心理学》。
    铁钦纳有不少业余娱乐,致使他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心理学上,当然,这并不影响他在心理学上的成就。
    他精通音乐,每星期日晚上竟能在家里举行小型音乐会。他一度还担任康内尔大学代理音乐教授。他对收集钱币有浓厚的兴趣,为了掌握这些钱币上的字,他以特别的彻底性学习了古汉语、阿拉伯文这样冷僻而困难的语言。他除了知道古典语言之外,还精通六种现代语言,其中包括俄语。在他的一生中,他与很多同事保持通讯联系。这些信的大多数和其他手写材料,铁钦纳都用打字机把它们打出来了。
    当他年老时,他渐渐退出了社交和大学的生活。他成为康内尔大学一位活着的传奇人物。他在家里做了很多工作,在大学里所用的时间相当少。实际上,1909年后他只在每年春季的星期一晚上作演讲。他在家里的书记中被很好地保护起来,避免了外界的任何干扰。他的妻子屏退了一切来访者,而且大家都知道,除非有特别紧急的事,没有一个学生会给他打电话。
    他尽管颇有些德国教授式的独断的倾向,但只要学生和同事对他谦逊和他认为的适当的尊敬,他对他们还是十分体贴和乐于帮助的。据说他的下级职员和学生为他洗刷车子,在夏天帮他挂窗帘,他们做这些并非因为铁钦纳对他们提出要求,而是出于他们对他的尊敬和钦佩。铁钦纳从前的一位学生达兰巴赫曾提到铁钦纳说过“只有学会抽烟才有希望成为心理学家”,于是他的大多数学生就抽起烟来,至少在他面前这样做。铁钦纳在他的学生们离开康内尔大学以后,仍旧对他们关心。他对学生们的影响也不限于他们的生活方面。达兰巴赫得到哲学博士学位时想到医科学校工作,但铁钦纳为他在奥兰根大学找到教学职务。达兰巴赫(1967)本来认为铁钦纳会赞成他去医科学校的,但是他不赞成。“我只好去奥兰根,因为他不愿意荒废掉他对我的训练和给我找的工作。”
    他1892年他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特许会员,不久因为学会对一名剽窃别人的成果而被他谴责的会员未予开除,便辞去了特许会员。据说他的一位朋友多年来替铁钦纳交会费,以便使铁钦纳的名字仍能留在会员表上。有些称为“铁钦纳实验者”的心理学家们组成了一个团体,并定时碰头来比较学术研究的笔记。可以猜测到客人和题目是铁钦纳选定的,这些会议通常也是由铁钦纳来主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