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实践交流/课程实践

对成语中存在的古今汉语词义异同现象的总结分析

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我们会用到很多生动形象的成语,比如“亡羊补牢”、“口诛笔伐”、“金城汤池”、“何去何从”等等.这些成语中的有些词存在着古今汉语词义差异的问题,如: “金城汤池”中的“金”指“金属”, “汤”指“热水”等等。很多人在使用时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根据所学的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学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翻阅词典或者阅读相关论文等途径,谈谈古今汉语词义差异的各个方面在成语中的具体体现。

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论文一篇,要求有归纳出的具体类型及实例分析,字数1000字以上。

 

对当前中小学教师是否会判定和分析格律诗情况的调查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古诗的教学活动中,会涉及到判定某诗是否是格律诗或分析格律诗的具体格律的问题.此时需要运用到诗词格律的相关知识,通过对诗的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的分析来判定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以及具体的格律是怎样体现的。教师如果能准确运用诗词格律知识,教给学生判定诗体的方法,会起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但因某些学校某些教师个人文化修养的不同,在诗词理论的应用或正确阐释方面会存在着差异或不足。              

根据以上材料,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调研、相关访谈或者亲身深入学校班级,掌握某些学校某些教师在实际运用诗词理论方面的具体情况。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所调研学校教师当前在实际运用“诗词”理论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论文一篇,字数1000字以上。

阅读古注

下图是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的影印件。此《春秋左传》是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其中大字是正文、双行小字是注疏。正文下先是杜预注,【疏】下是唐孔颖达的疏,注下疏上圆圈之后是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对正文和注文的注音。

根据这个体例说明来读古注,把此影印件中正文之外的注疏部分加上标点,并注明各个部分分别是谁所写的解释内容。

可将此注疏内容写成简体或横向,调查报告应包括情况综述以及自己的观点等,10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