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这样评价《老子》,他说:“要探讨《道德经》,它有好几条路,因为《道德经》实在太大了。你从哪一方面去,都有好几条路,所以叫做条条大路通《道德经》。因为你从哪一条路进去,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正像德国哲人尼采在读完《道德经》之后,大加称赞,说老子思想“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一样。那么,对世界影响如此之大、赢得世人诸多敬仰的老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道德经》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老子其人、《老子》其书。
一、 老子其人、《老子》其书
二、《老子》选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2],难易相成[3],长短相形[4],高下相倾[5],音声相和[6],前后相随[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8],行不言之教[9],万物作焉而不辞[10],生而不有[11],为而不恃[12],功成而弗居[13]。夫唯不居,是以不去[14]。 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有车之用[2]。埏埴以为器[3],当其无,有器之用[4]。凿户牖以为室[5],当其无,有室之用[6]。故有之以为利[7],无之以为用。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1]?高者抑之,下者举之[2];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3]: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4]?唯有道者[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6],其不欲见贤邪[7]! 小国寡民[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5];使民复结绳而用之[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