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五音是我国传统语音学术语,它是按什么的不同划分的( )
A.发音方法 B.声带颤动与否 C.发音原则
D.发音部位 2、在汉语音韵学里,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 )
A.韵目 B.韵摄 C.韵部
D.韵类 3、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将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叫做( )
A.浊 B.粘 C.对
D.清 4、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仄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 )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5、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 )
A.阴声韵 B.阳声韵 C.入声韵
D.上声韵 6、七音是我国传统语音学术语,它是按什么的不同划分的( )
A.发音方法 B.声带颤动与否 C.发音原则
D.发音部位 7、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仄起式的首句平仄格式是( )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8、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什么年代的声母系统( )
A.先秦时代 B.秦汉时代 C.魏晋南北朝
D.唐代末年宋代初年 9、关于“拗救”,说法错误的是( )
A.所谓拗,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 B.“拗救”中的“救”,是“补救ˎ补偿”的意思 C.拗救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D.补救都在本句救,不能在其他句来救 10、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 “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 )
A.七音 B.齿音 C.牙音 D.喉音 1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 )
A.阴声韵 B.阳声韵 C.入声韵 D.上声韵 12、两个字的韵相同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它叫( )
A.旁转 B.对转 C.双声 D.叠韵 13、关于“粘”的定义,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 )
A.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B.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C.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D.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 14、关于“对”的定义,下列各组正确的说法是( )
A.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B.在一首律诗中,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C.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同。 D.是指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5、关于律诗用韵问题,下列各组错误的说法是( )
A.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罕见。 B.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一韵到底。 C.五律第一句多数是入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不入韵的。 D.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外,偶数句必须入韵。 16、反切的原则是( )
A.上字取声, 下字取韵和调 B.上字取声韵, 下字取调 C.上字取韵和调,下字取声 D.下字取声韵, 上字取调 17、近体诗押韵要依照( ),多少韵部
A.切韵,102 B.广韵,206 C.唐韵,190 D. 平水韵,106 18、古韵学家按韵尾的不同把韵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称作( )
A.阴声韵 B.阳声韵 C.上声韵 D.入声韵 19、七言律诗首句不入韵的平起式,即是 ( )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20、古代所说的“纽”,现代称为( ) A.韵母 B.声母 C.韵头 D.韵尾 |